前言
個體心理學
自卑感
人的潛力是沒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個人都有成功和飛躍的機會。——阿德勒心理學重要原則
個人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生命意義在于個體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精神分析學:以性驅動力解釋和說明一切
阿德勒學說:追求內在價值,拓展社會興趣本身作為一種內驅力與一個人的情緒、認知、生活風格相統一。
教育、婚姻→平等
第一章 我們對于意義的追尋
個人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于個體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個人理想和行為,同樣遵守從這一原則:對于他人有意義的才算是意義。
1.生活與你的意義
對于每個人而言,世界從來不是客觀的。
我們感知到的事物從來不是事物原本的樣子,帶著我們的經驗認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經過我們的思維處理后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們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們主觀解釋后的世界。
人不能脫離經驗而存在,否則毫無意義可言。
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反映出他的世界觀。
生命的意義正是存在于“絕對正確”和“絕對錯誤”的兩端之間,這其中包含著每個人對于生命意義的理解。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區間上的哪些點更為正確,哪些點相對糟糕,哪些點錯得多,哪些點錯得少。然后,我們可以繼續推論出:相對更好一些的解讀包含哪些共同特征,那些不太如意的解讀又都缺乏哪些東西。在此基礎上,我們得出的普遍標準,將有助于探尋人類問題的真實。我們必須要牢記:真實是對人類的真實,對于人類目的的真實。除此之外,毫無真實可言。
2.生命中額三大問題
(1)“我與地球”→我們是人類,我們生存于地球上
(2)“我和他人/種族”
任何人都是人類族系的一員,每個人必然要與他人發生關系。人類個體的弱點和局限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單獨完成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執意獨來獨往,肚子面對一切勢必會走向滅亡。
(3)“我和他”?愛情/婚姻
-在地球上的有限資源限制下,為了永存,我們應該如何工作?
-為了與人合作,共同發展,我們應該獲得怎樣的定位和身份。
-面對“人有男女”和“人類延續依賴于愛與婚姻”這一事實,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我。
3.真正的生命意義
(個體心理學)人類的所有問題:職業、交際、良心
生命的意義在于樂于關注他人,渴望成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夢想著為人類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個人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于個體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所有真正“生命意義”的真正標志是:可以與他人分享,,且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但凡人們認為具有“生命意義”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
發展自己和利他并非矛盾。如果一個人的理想和行為都向著為他人貢獻的方向,并為之努力,他的人生會自然朝著最能體現其生命價值的方向發展。他為了這一目標不斷調整自己,讓自己形成相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在實踐中逐漸學會適應此目標的種種技能。確定了這一人生目標后,個體便自然而然進行自我管理。自己的職業,交際和兩性問題,亦會迎刃而解。
風險是生命的真諦。
心理學可以利用人們對于意義本身的理解,來影響自身的行為和發展方向,進而為人類謀取更大的福祉。
4.童年對于人生的影響
經驗并非成功或失敗之母。我們的生活經驗對我們沒有太大用處,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我們賦予經驗的認知和意義。
我們是自我決定的,決定于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
先天殘缺:只看外在,我們評判不了一個人的心靈好壞。
溺愛:自己最大,自己的想法就是法律,自己無需努力便可以得到一切。他們認為自己天生與眾不同,其他人就應該為自己服務。
被忽視兒童:沒有關心和合作的概念,不懂得如何博取他人的幫助和尊敬。
5.童年記憶的重要價值
童年記憶對于了解一個人的生活觀有著重要價值的原因:
(1)童年記憶涵蓋了一個人對于自己和環境的初始印象,個體第一次將自己外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綜合起來考慮;
(2)這是個體主觀意識的起點,也是人生的起點
6.任性可以改變
方法:培養個體與人合作的勇氣和精神
未完待續,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