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人用專業的術語總結寫作的動機如下:自我表現的欲望;唯美的思想與熱情;歷史方面的沖動;政治上所做的努力。而這四點并不能完全解釋顧詩人用偏激的行為藝術來刺激滋生自己的寫作靈感。說起這一茬,本人覺得最為奇葩的還是顧太太,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愿意與丈夫、英兒三人同住。而在悲劇發生之后,存活著的英兒倒是最后出了書,記載了這段事。歷史真相無法還原,沒有人知道這三人是出于怎樣的動機做出這樣荒謬的人生選擇。也正因為這件事的離奇與駭人聽聞,后人紛紛揣摩評議,將此作為一個研究話題。看到網上文藝青們的帖子,卻覺得有些忍俊不禁了。有人聲稱自己理解顧詩人追求完全自由和世外桃源的夢想,也有人認為他生命中兩個女人各有所圖,她們的世俗與顧詩人理想追求的矛盾,造成了顧詩人對生活的絕望,最終放棄生命。這些評論都能說得通,也將這段故事情節升華到了人性理想自由等高大上的主題上了。只是本人認為這段歷史,它本身吸引人探究的地方便是它的荒誕,而荒誕本身就是經不住解釋的東西,歷史中的三個人也許就是想法奇特的人剛好聚在了一起,發生了常人比較罕見的事情,留下琢磨不透的故事罷了。
? ? ? ? 以前做題老是讓分析詩人作者的哪句話表達了什么意思,答案模式就是一聲鳥叫一片葉子都能扯到鄉愁亡國之類。杜鵑叫的是不如歸去,作者在思鄉;大雁叫的是哀鳴, 作者一定是流離失所了。可,也許人家寫詩只是單純的描述自己看到了鳥聽到了鳥叫,興致一來隨便揮個筆而已,并沒有后人強加的那么多深層次涵義。過分理解也是一種曲解吧。?
? ? ? ? 對寫作動機的總結放在現代,倒是不錯的概括。手機黨沒事發個微博朋友圈自我表現一下;有日記情節的文青記錄過去發生的事情以求懷念;而政治上所做的努力就不多說了,也就是功利性寫作,這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