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我們經常聽到有不少創業者談的初心是為了融資、為了上市。到底什么才是創業的初心?什么是創業者應該抵制的誘惑? 以下是阿里合伙人、湖畔大學校董邵曉鋒(花名“郭靖”)的內部演講干貨。 /請思考幾個問題/ 1、你做一件事情的初心是什么?有沒有改變過? 2、你為社會創造了什么價值? 一、不要一創業就想做BAT 一家創業公司如果就想著要把自己做成阿里,目標就錯了。
當下,我們經常聽到有不少創業者談的初心是為了融資、為了上市。到底什么才是創業的初心?什么是創業者應該抵制的誘惑?
以下是阿里合伙人、湖畔大學校董邵曉鋒(花名“郭靖”)的內部演講干貨。
/請思考幾個問題/
1、你做一件事情的初心是什么?有沒有改變過?
2、你為社會創造了什么價值?
一、不要一創業就想做BAT
一家創業公司如果就想著要把自己做成阿里,目標就錯了。阿里剛開始做的時候沒對標哪一家公司,我們既沒有說要去做eBay,也沒說要去做亞馬遜。
我們只是覺得中國的中小企業需要這樣的互聯網工具,幫助它們拓展業務,幫助它們出口,幫助它們接單,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做這件事情。
創業的人一來就說我要做個阿里、要做個BAT的公司。這種目標一設立,基本上他的初心就不對,因為他是為做大而做。
越是到互聯網時代,我們就越應該去想:我們能解決一個什么社會問題?能幫助你的某個特定用戶群創造一個什么樣的特殊價值入手?要把這些問題想透。
公司大多數是一個自然規律,是一個自然的結果。除了這個方向以外,還有執行到不到位的原因。執行不到位,即使方向對了,也不見得能把公司做出來,但其實你不需要去想我要跟阿里一般大,我要跟誰一樣。
因為你只要盯著這些事,踏踏實實做下去,真的把用戶創造的價值體現出來,真的把大家頭痛的問題解決了,這個業務就能做起來。
二、怎么比別人做得更好、更快?
做起來之后要解決的問題是:如果還有其他人共同做這件事,我怎么比別人做得更好、做得更快?所以能形成多大規模,真不用去想,首先他的目標就是錯的。
盲目地樂觀、盲目地擴張、經不住誘惑,或者對未來2—5年的市場變化沒有預判、沒有感知,必然會死在這些地方。
有的人做到10億就說“一兩年之內我就可以超越誰”。隨后大量地投入,大量地擴張規模,資金卷入,用戶體驗急劇下降,產品流程的體驗沒有當作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這一定是忘掉初心的表現。
對于這個行業外部環境,未來2—3年會發生急劇的變化你沒有判斷出來,就像三年前還有很多人在建設線下的實體市場,但到今天實體市場一個都賣不出去,你沒有預判到三年以后實體市場沒有人在做了。所以很多公司往往都是在這種地方出現了問題。
三、堅守底線:不去做和業務不相關的事
回到根本性的問題上:
你今天面對的這些用戶是誰?
他今天的需求滿足了沒有?
你給他創造了什么價值?
未來三年用戶在這方面的需求有沒有產生變化?
變化可能往什么地方去?
你要扎扎實實地去想這些,而不是去想10億到100億。你是有可能到一百億的,但如果你單純地為了這一百億,中間就可能亂來,收購公司,把流水擴大,把市場規模做大,那么你有考慮過文化融入、業務融合的問題嗎?
其實這些都是會面臨的非常復雜的問題,包括你要學會如何面臨整個國家、經濟環境、經濟政策、政府的一些監管體系的變化。
當你做的是一些小創新的時候,對這些外部環境的感知度沒有那么明顯。但是到了一定規模以后,跟外部環境的任何變化的敏感度會迅速增加。
那時候一丁點事都可能對你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你依然對這些東西無所謂,有可能冷不丁的是哪天摔在哪個地方都不知道,因為小的時候是感受不到的。
最早我剛來公司的時候,B2B的中文網站還在,那個時候考核PV(頁面瀏覽量)。那個時候我也是來了才學的,所以要經常關注Alexa (一家專門發布網站世界排名的網站)。
如果你只考核PV數,就可能導致用戶體驗上本來一個頁面可以完成的事情,團隊可能把它做成了三個頁面。
也不能說他錯了,但是從阿里巴巴的價值觀上就錯了。因為你必須堅守客戶第一、極致的用戶體驗上的PV,而不是玩了一個游戲,看看PV排名是不是很高。那實際用戶呢?他的價值呢?他的體驗呢?反而會受到影響。
所以如果在最后,你單純地拿一個你要的結果考核,一定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是要根據公司的價值觀、公司自己的戰略,設定如何得到這個結果,對這個過程的衡量可能會變成KPI考核非常至關重要的關鍵點。
有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難的,比如“不忘初心”,“有什么、要什么、放棄什么”。
其實人最難的不是說“我有了,不去拿”,或者是“有機會,我沒抓住”,**最大的挑戰不在于這里,最大的挑戰是當你有能力,同時又有機會和極強的誘惑,你能忍著不去干。**
因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有任何誘惑、任何賺錢的機會,你就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想插一手。如果是這樣,這家公司的戰略一定會亂掉,核心的價值也一定體現不出來,因為你的初心會被你忘掉。
四、要堅守使命、愿景、價值觀
阿里始終堅守著這一條:不去做跟阿里自身業務不相干的事。
無論從淘寶開始,到金融,到物流,到云計算,這都是商業的基礎體系建設。因為我們堅守我們的使命、愿景、價值觀,有這東西就非常好判斷。
阿里巴巴為什么特別強調我們自己的使命、愿景,也永遠告訴大家“我們要去哪兒,我們想做什么”。因為初心這個東西一旦忘掉了,后面你對于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就沒有了判斷的標準。
收入的增加,靠的是我們每一次對每個人的個性化的了解,精準的推送實現我們商業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堅守的東西。
今天公司人多了,光是這群人高度統一是不夠的,怎么往下落到中層,再往下落到主管這一層,再往下落到員工,其實難度還是非常大。
但越是這樣,越需要有那么一群人天天的、年年的講這件事,堅守這些事情,要有一個“合伙人”這樣的組織來傳承、弘揚我們自己的使命、愿景、價值觀。
隨著公司的繼續擴大會被稀釋更多,這就是我們合伙人最大的挑戰,最難的目標。
公司越來越大,業務規模越來越大,業務模塊越來越細,如何堅守原則,這是對公司最大的挑戰;也是為什么要把它變成我們“合伙人”組織的核心。它的使命就是:**傳承公司的使命、愿景、價值觀。我們要有這么一個組織來確保這件事情能夠被傳承下去,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