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
我還蠻喜歡寫日記的,2011年的時候搭過一個Wordpress博客,經常在上面寫點東西,后來主機到期了,就遷到了點點輕博客上;后來點點幾乎倒閉了,又遷到了網易lofer上,現在lofer也半死不活的了。我索性不怎么寫了。一方面嫌煩,看著這些平臺一個個死去;一方面也覺得,成熟的人就該少透露一點內心的想法吧。簡書用Markdown而且可以打包下載,以后我還是可以寫點東西,記錄自己這段時間在北京生活的心態。
幫你讀書
今天早上出門上班前買了喜馬拉雅的《大咖讀書會》這個專輯,每天有個名人在里面介紹一本書里講了什么。99RMB還挺貴的。今天上班下班路上都簡短聽了一些,感覺還不錯。有時候我覺得做程序員這個工作有個嚴重的缺點(至少對我來說),就是跟人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曾經我也認為這很酷,我不需要汲取別人的觀點啊,自己靜靜地做就行了。我呈現給別人的,也常常是這樣一種離經叛道、憤世嫉俗(cynical)的性格。工作之后我感到很害怕,因為我常常從早上開始就坐在電腦前,盯著屏幕一言不發地待到晚上就回家。一周很快過去了,我的身體機能老了7天,但心理的豐富程度,一周前是什么樣,一周后仍然是那樣。
工作
一轉眼從東京回來已經8天了。之前日記也有提到,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個給我很大啟發的小姐姐。她勸我盡力把工作做好。把世俗的修行做好。我非常想做好。當時也料想到自己有可能過一陣子就會變成原樣。但是現在的狀態,怎么說呢,我也不知怎么描述。遇到了問題就要解決,但我常常會陷入一種消極的自暴自棄的情緒。另外,我今天還感覺自己有點像《烏合之眾》里的烏合之眾一樣有著大眾最廣泛存在的沖動、武斷、不忍耐、無法延遲滿足等種種最原始的行為。
說這個,是因為剛才在跟領導和mentor討論的時候又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表現出了一些比較沖動的言語和表情。剛才已經晚上八點多了,領導又拉著我跟mentor去會議室討論了,像昨天一樣。我內心非常抵觸這樣的討論,不僅僅因為它占用了我的下班時間,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無休止的討論不能給工作帶來什么好處。于是我又直白地跟他們說,這種討論沒有任何意義,which,讓領導也很生氣。
我心情很差,因為從東京回來之后我似乎沒有完全找到自己的節奏。從前堅持的健身,現在強度降低了很多;每天一篇effective java的讀書計劃也有點進行不下去了;我以為能換來工作上的進展,然而這幾天的經歷讓我感覺,現在負責的項目(智能運營系統)已經超出了我能控制的范疇。
我告訴自己,如果我繼續這樣下去,他們的未來就是我的未來。家里老婆孩子在等著,晚上八九點卻還在公司討論問題。當然我不懷疑,也不反對別人去繼續這種生活方式。
leetcode
去年11月我第一次出國,去的是首爾;雖然現在想想首爾給人的印象并沒有多深,甚至讓我覺得跟上海差不多,基礎設施和人文環境;但是當時還是感受到首爾是一個發達國家的首都的,比如路上打扮fancy的人們,城市里遍地的銀杏,地鐵口路人熱心地指路等等,所以從奧林匹克公園坐大巴去仁川機場回北京的時候,還是感受到了一些不舍。那時候我有種想法,為什么我不能留在這兒工作呢,或者留在一個發達國家工作。怎么做呢?我能理解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刷題吧。大概11月底我開始想要開始寫一些leetcode題目。
刷題這件事情在國內面試是不怎么流行的。當時進阿里實習的時候,師兄也跟我表達過這種想法,說感覺那些是虛的東西,奇淫技巧。我當時也是那樣想的。國內不刷算法的程序員是大多數,而且他們中也有很優秀的程序員。比如那位師兄,又比如北京這邊工作遇到的笑哥,年底面騰訊的時候直接說自己不會算法,但由于基礎知識扎實,也拿到了騰訊offer。
記得從阿里回來的那個夏天,我在lofer上寫過一篇日常,說感覺自己還可以搏一搏,當時其實是想回學校再刷刷leetcode,試試投一發微軟中國。當時躊躇滿志,但回到學校之后做了幾道leetcode就發現難度比想象的大得多。然后就擱置了,開始跟大家一起去跑各個宣講會,參加各種筆試面試。最后拿到不少offer,事實證明面國內公司算法是很不重要的,但MS的話根本連投都沒敢投,因為殷兄告訴我,他去MS面試就是白板編程,我聽到后感到有些恐懼。于是最后就跟大多數人一樣,選了一家國內互聯網的offer,開始工作。
視野
視野。視野太重要了。決定了你會在某一時期做什么事情。高中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上大學意味著什么。本科的時候我根本沒想過什么出國,也因為經濟條件差。所以那時候多么期望能在南京找到一個月薪5k的高薪工作;頂多想想考本校的研,當時考研也是非常怕,怕考不上。最后考上了,真是非常開心的,永遠忘不了分數出來的那一刻我是多么自豪和開心,那天晚上跟媽媽出去,坐地鐵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的命運就此改變了,要跟地鐵里這些普通人們分道揚鑣了。
現在看了很多人的經歷,他們從本科開始就開始研究各種計算機知識/刷算法了,而那時候我還為搭建了一個網站,學會了photoshop的一些技巧而沾沾自喜。然后就是,在南郵讀研的那三年真的有點與世隔絕的感覺,像個老年人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不過也讓我有了一些試錯的機會,但總體來說,浪費太多時間了。
來北京工作9個月,心態真的變得很多很多。也跟經歷過很多事情有關。比如跟喜歡的女孩認識,分開;認識各種人;聽各種故事;去各種地方。現在我變得不那么cynical了,我開始覺得別人的經歷是值得學習的了,聽到大道理也不再覺得它們是bullshit。
持久
今天無意間看到Richardo92的簡書,驚訝地發現他刷leetcode的時間線竟然從2015.5持續到2016.10,文集里有400多篇leetcode題,然后還有學習coursera和CS61b之類課程的記錄。看了他很多日記,里面記錄了他的經歷。從中學,到華科,到英國,到康奈爾,到掛了50多次的intern申請,到現在在很好的美國公司工作。為他感到高興。
其實看到那樣一個持久的學習狀態,我就能斷定這樣的人是肯定能達到想要的生活的。成功常常是水到渠成的,就像當年我復習考研,在教室里風雨無阻地坐了半年,最后雖然感覺發揮很差,也得到了不錯的分數。那年開始我甚至都開始相信神的存在了。其實就是功夫到了,結果再偏離也不會離譜到哪里去。
能堅持的人是非常少的。在簡書上搜leetcode文集,大部分里面的文章都不超過10篇。能出國上學,其實家里是比較殷實的,但這樣的群體也會那么努力,這樣就對家族形成了正反饋。
從去年11月底到現在,3月22日凌晨了,我斷斷續續AC了不到100題(看了一下,70/ 499)。我想高效地工作,把「世俗的」工作做好,也想把Leetcode做好。可是我能力有限啊,有限啊。有時候我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我雖然是國內計算機碩士,但一直對自己的數學感到懷疑,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笨,是不是別人想一道算法就會比我容易得多。僅做了70題其實我已經感覺到這些算法很多都是套路,dfs,bfs,dp,二分,這些就是要反復練習的套路。
我知道從國內申請國外工作是很難的,我甚至找不到很多類似的成功經驗(不過聽說是有不少清華的人直接面試過去,但我不是清華呀..)。周圍的人很多以BAT為奮斗目標。我沒有聽說過有人有我這樣的onsite面試到國外工作的想法的人。環境影響人的。希望我能keep住。再說到視野,前幾天深刻意識到人的一生的局限性,也跟一個朋友討論了這個,就是我們一生很可能是無法改變太多的。也許最多就憑自身努力,攀登一個階級,就不錯了。想到這個其實是有些絕望和無奈的,但是現在好多了。我希望能在可預見的范圍內,不太夸張地情況下,盡量放開手腳去追隨想要的生活。
還有就是,我還有時間。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到這一點還是蠻幸福的。雖然可能很難,但很想堅持一下看看,可能堅持著有個機會就會在那里等著。堅持可能是我唯一幾個優點之一了。我還年輕的,像那個小姐姐一樣,身體和心理都要保持年輕。另外,不要加班太多了。沒什么用。Bad news是今天沒有做題(開會回來開始寫日記到現在)也沒有健身.. 要盡快找到自己的節奏啊!
努力就能實現任何事。前提是努力。
不知不覺寫了快兩小時。。洗洗睡了。
00:19 AM 22/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