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感悟:愛的五種語言

《愛的五種語言》是學心理學的必讀書目之一,我們的好幾個老師都推薦過這本書。

愛的五種語言就是:擁抱、肯定的語言、優質的共處時刻、特別的禮物、服務的行動。

我覺得擁抱是最重要的。

小嬰兒的時候,媽媽的擁抱可以給我們安全感。如果一段親密關系里沒有擁抱,那基本上可以說兩人形同陌路。可惜的是中國人的身體接觸是很少的,不像外國人有親吻禮和擁抱。

擁抱可以滿足感情需求。實驗證明,喪母的小猴子寧愿選擇一個沒加熱的毛絨猴子也不會選擇一個加熱的鐵絲母猴,可見一個溫暖的懷抱對我們的重要性。擁抱是心連心最近的距離,可以給我們特別親近的感受。

下次不管是對伴侶還是父母,都可以來一句:“寶寶要抱抱!”

肯定的語言會提高自我認知。

有不少人對自己評價過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從小父母就沒有給過正面評價。

有這個一個女孩,長得很漂亮,家庭條件也不錯,但是她交往的男朋友都是一些三教九流的人,吃軟飯打人都是家常便飯。為什么她總是選擇這樣的人呢?因為她的母親小時候非常嚴格,一旦達不到要求就會冷嘲熱諷,“就你這樣的還想考第一,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臉。”“你穿什么好看的衣服,又不是明星,就你這樣的有的穿就行了。”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但是這些話就成了她身上的枷鎖。她覺得她不配擁有好的生活好的伴侶,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過低的評價——她什么都不配。

是不是聽起來很心酸,中國有很多父母都崇尚打壓式的教育方式,說是怕孩子驕傲。這是一種完全錯誤,并且慘無人道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對自己不自信,失去希望,自我評價過低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唯一的結果。如果還有這種想法的父母醒醒吧,孩子根本就沒嘗過驕傲的滋味又怎么會驕傲呢?

有效的相處時間。

很多爸爸說陪孩子,實際上就是自己在玩游戲,孩子扔一邊。這樣不叫陪伴,只是讓孩子陪你打游戲。真正有效的陪伴需要你和孩子認真共處,一起完成一樣他想要和你一起完成的事。一切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前體。比如一起去騎自行車,一起搭積木,一起讀故事書。

特別的禮物是在說——我重視你。

以前我特別不理解為什么西方人非要過圣誕節,對圣誕禮物那么期待。最近我大概讀了千八百遍《大衛圣誕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圣誕節對孩子的重要性。過節、記住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生日,都是一種特別的儀式感。中國人總是說買什么禮物浪費錢,其實心里收到還是挺開心的。收到禮物的人感到幸福,送出禮物的人也能表達他的愛。

中國人的儀式感更多的是注重過年過節的團團圓圓,在平時更多的給父母帶上小禮物,給孩子一個小確幸,就能給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我能為你做什么?

孩子哭了,特別傷心。另外一個孩子看到了會去安撫他,可能會不知所措也哭了起來,因為他不知道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

給爸媽做一頓飯,帶他們去旅行,就是最簡單的服務。陪孩子一起玩,給孩子讀書,也是能讓人心情愉悅的共贏服務。

為你做的事不是希望你能給我回報,而是我只要做了就會感到快樂。

愛的五種語言~~你最喜歡哪一個?

我還是最喜歡——寶寶要抱抱!

233333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