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印度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曾經是全國冠軍的父親,因為國家方面當時不支持摔跤事業的發展,所以自己沒能夠為自己的國家贏得金牌。退休的父親的夢想就是自己為完成的夢想要讓他的兒子把他做到,可是老天爺給了她四個女兒。漸漸的父親也忘記了他的夢想。直到有一天,她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跟倆個男孩子打架,并把男孩揍得不行了。父親忽然醒悟了。金牌女孩也可以拿。于是父親就下定決心讓他的倆個女兒成為摔跤手。每天五點開始訓練,跑步,游泳,喝牛奶,吃雞肉,增加體重。逐漸的大女兒一步步的走到了全國賽場,并且拿到了冠軍。之后大女兒脫離了父親的訓練,去參加了體育學院的訓練。之后就是一直失敗。等到奧運會的時候,女兒覺悟了,在父親的訓練下為印度拿到了金牌的故事。
整部電影有很多令人反思的地方。一是,小時候她們受不了父親的高強度訓練,開始想盡各種方法來逃避這種折磨。可當她們聽到同齡女孩對她們訴說的一番話:你們的父親是為你們著想,讓你們可以活出自己有選擇的權利。在印度,14歲女孩就要嫁出去,相夫隨子,這就是她們的一生,別無選擇。
她們開始理解父親,并且主動的開始訓練。在生活中,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種種東西束縛著。有些人看到了這樣的束縛,可就是沒法自己突破這樣的束縛。如果不上學,就只有當農民,像奴隸一樣給別人做體力活。如果不能夠認識到自己所在的階層,并且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所在的階層,就只能被上層所壓迫。人,活著容易,活的明白的沒幾個。
還有一點,大女兒在進入體育學院后,開始在這個大眾教育的地方慢慢的墮落,喪失運動員該有的榮辱心。所以在今后的比賽中,首輪就被出局。想想我們現在的應試教育,自從大學開始擴招以后,本科生滿大街都是。這個所謂的大學,就像一臺制作機器,進去的時候不一樣,出來了都可是一個模樣,只是各個大學的標簽不一樣罷了。就好像,一個是華為手機。一個是蘋果手機,一個是小米手機,你能說小米就一定比華為差嗎?蘋果就一定比華為好嗎?“術業有專攻”,古人早就明白了,做一行要有一行的本領。就算現在我們看起來差不多,但是我們自身的思想不能被貼了標簽,要有自己的思維,自己該有的本領不能不會,別人不會的本領也要會點。吉塔有從小到大就訓練自己的父親,只有他知道吉塔的優缺點,并且可以在比賽中根據這樣的優缺點給予吉塔合理的攻防方法。我們沒有這樣的“父親”指導著我們,我們只有自己,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有些人之所以做的不好,不是天資不夠,是他們不夠自律,不夠自律能夠在生活中慢慢的消耗你的經歷。使自己墮落,變得沒有夢想。
每個人應該是自己的教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處在什么等級的位置,能夠做些什么來改變這些。這是我們普通人所能拯救自己的唯一通道——自律!
有錢了第一感覺就是,帶她去逛超市買點好吃的,看她滿足的表情我就很滿足了。盡管我自己餓著肚子沒有吃飯,但是就是想讓她開心,每天不為錢發愁。風風雨雨陪伴我二年了,當時還是一只小胖貓,雖然這傻貓老是跟我拌嘴,但是和她在一起挺開心的。今年這只貓做了些錯事,不是我底線有多么的底,無原則的原諒。而是我認為這只貓只有我能夠拯救她。這或許就是命吧。不管了,反正大胖貓不會再犯錯了就可以了。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