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園》筆記

陳從周先生是中國園林的一代宗師,他被稱為是中國的最后一代文人,也是中國唯一一個不會畫圖卻可以設計建造園林的大家。他是學界碩儒亦是中國現代園林學之父,以文行世,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傳承與創新做出了巨大貢獻。

陳從周先生諱郁文,號梓翁,字從周,取自論語“周堅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以字行世。生于杭州,祖籍紹興。5歲入私塾,10歲進教會小學,21歲蕙蘭中學畢業后入之江大學,修文史專業。自25歲先后輾轉于杭州和上海任國文教員;后出于對我國中國古代建筑的熱愛、執著與自身修養,被聘請為圣約翰大學建筑學副教授;后又被聘為之江大學建筑學副教授;最終因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

《說園》是陳從周先生在學術高峰時期的著作,也是被業界公認為最有影響力的作品。這本書是自計成《園冶》之后我國的第一部系統的關于繼承與弘揚傳統造園方法和造園理論的書。全書分為五篇文章,分別是《說園》(本文為開篇文章,后以《開篇》稱之)、《續說園》、《說園三》、《說園四》、《說園五》。這五篇文章為陳從周先生自1978-1982年耗五年時間完成。

“我國造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先生在《開篇》的頭一句就提出了中國傳統園林的獨特,并在行文中提到了中國傳統園林“是由建筑、山水、樹木花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是“以建筑為主體、以自然山水為范本建造的”,園因景勝、景因園異;是“歷史悠久富有內涵的”。明確中國園林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欣賞、修復、保存中國傳統園林,并談及繼承與創新。

先生認為中國園林可以分為造園、復園、品園三個部分。

一、造園

造園的步驟有:主事立意、相地選址、設計構思、建筑施工、疊山理水、植物造景、裝修陳設、題詠對聯。

1.主事立意

“立意在先,有法無式”是造園之關鍵,指的是園主造園時要表達出個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愿望。有較高的學養,則造園立意新穎,境界高;反之,則利益粗淺,境界低。《說園四》中曾提到:“造園之學,主其事者須自出己見,以堅定之立意,出宛轉之構思……”強調了主事立意的重要。

2.相地選址

相地選址最初是《園冶》中《相地》篇的重要理念,主要是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造園活動。《說園》指出,園有大園、小園、市園、郊園……不同類型,“郊園多野趣,宅園貴清新”,不同的園林有不同的特點,因此相地不僅考慮園林內部,還要考慮周圍的環境,若能充分利用園林用地的本身優勢,與園外風景相映成趣,則可稱為相地高手。

3.設計構思

“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是先生在《說園》中多次強調的設計原則。園林設計有法無式,要諦空靈,妙在含蓄。通過空間分隔、曲直相對來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同時,園林有動觀靜觀之分,景物有俯仰之觀。先生表示,大園多動觀,小園多靜觀。動觀如拙政園有變換的游線,步移景異,妙不可言;靜觀如網師園,宜坐宜留的建筑眾多,宛然如畫,靜中生趣。

俯仰之觀主要為園中景物和人的位置關系,由地形、空間分隔、引景泄景等不同的方式來營造。空間分隔意在使每個觀賞點都有遠景近景不同的層次;引景泄景則多利用漏窗給人形成不同的感受,通常來說,“大園宜泄”,“小園宜引”。

4.建筑施工

《說園》中提到,“建筑是園中主體”,“建筑物是造園的開路先鋒”,有了建筑,而后筑池、布樹石。由此可見建筑之重要。私家園林多造花廳,用以休憩待客,始終維持其東西南北平直方向;園中樓閣高聳,豐富天際;軒榭小巧,靈活多樣,精致開敞;亭子形式多樣,多作點景;廊與橋則分隔空間,連接建筑。建筑在園中扮演隔、引、點、對……不同的造景作用。

其中,大園宜多種不同建筑的使用,小園則少布建筑,靈活運用。同時在建筑布局時,還應注意體制和規格,不同尺度的建筑給人帶來的空間感受也不同,要十分注意。

5.疊山理水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園冶》中對造園山水格局的最高評價,《說園》中也說:“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疊山重要的是表現水乳交融的境界,在用石材料和技藝手法時都需注意,假山易簡不易繁,有水旱之分,注重石形、石質、石紋、石理的差別,對應所造假山需求的效果進行營造,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布置水景需要用心推敲,水之靈動可以使園林富有生氣,大園應水面遼闊平遠,以島、堤分隔,可以模仿自然中湖、河、池、溪、澗、瀑、潭等不同的水形態;小園水面應集中,避免劃分,整體有寧靜寬敞的感覺。

《說園五》中寫道“蘇南之園,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寧紹之園,其地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無形。”這也表現了不同的理水特色能帶給園林不同的性格特征。

6.植物造景

《說園》引用宋人郭熙的觀點“山以水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云為神采。”表現出植物造景在園林中雖然是輔助作用卻不可或缺。園林中花木的選擇應當可入畫、求變化、重品德、利環保。其中,落葉樹可見四季,常綠樹能受嚴寒;小園應多落葉樹,疏植以顯通透;大園則宜多常綠樹,密鋪以顯生機。

不同的園林植物造景上也應有自己的特色,植物賦予園林與眾不同和別具一格的魅力,如拙政園之楓楊,網師園之古柏,留園之白皮松,怡園之松梅,滄浪亭之茗竹……不同的植物給園林帶來不同特色,也賦予了園林個性。

7.裝修陳設

《說園》開篇中提到,“園林裝修同樣強調因地制宜,敞口建筑重線條輪廓,玲瓏出之,不用精細的掛落裝修,因易損傷;家具以石凳、石桌、磚面桌之類,以古樸為主。”強調室內裝修和陳設應根據建筑物華麗與素雅的格調不同;季節不同材質不同來進行設置,同時應以名人字畫做裝點,增加文化藝術氛圍。

園林常有夜游,其中燈光設置的位置要配合園林的意境,照明燈宜隱,裝飾燈宜顯,通過燈光的安排設置令人夜游園林如入畫境,而不是破壞園林氛圍。

8.題詠對聯

題詠是以題辭、匾額、對聯、詩詞、題記等多種形式來描寫園林景物、抒發感情、評價園林。《說園》指出,題詠是賞景的說明書,讓游人在閱讀時產生聯想,激發共鳴,從而更加深入地感悟園林。在《開篇》中先生就提到,中國傳統園林是有文化有歷史的園林,題詠帶來的詩情畫意豐富了園林的意境和內涵,令人遐思,使得中國園林的審美不僅在時間空間上,更呈現出一種多維度感。

綜合來看,中國傳統園林造園可以總結為“立意在先,有法無式;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動靜相間,虛實相濟;空靈有序,小中見大。”它與一切藝術息息相通,富有同樣的思想感情,是將詩情畫意在實際景物中的具體實踐。同時,園林應該人格化,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韻味,而非所有古典園林都如出一轍。

二、復園

復園即修園,是指整理修復前人造的舊園。“修舊如舊,修古如古”是先生堅持的復園基本原則。《說園》中將修復舊園分為三個部分:研究園史、制定方案、施工。

1.研究園史

研究園史不僅要求研究園林的歷史,更要研究園主的歷史,了解熟悉當時的生活狀態;歷代的碑刻題詠;文獻中梳理變遷歷程;實地勘探和走訪,了解園林舊貌……由此來推敲園主的最初立意,在復園過程中不斷與之契合。

2.制定方案

在研究清楚原主事的造園立意、舊園建造之年代、當時的造園技藝和材料的基礎上,按照遺跡現狀和前人設計進行揣摩每一個構筑,再進行修繕方案的制定。

3.施工

“以建筑居首,木作領先,水作為輔,大木完工方可整池、修山、立峰、再補樹栽花,有時須穿插行之,最后鋪路修墻,油漆匾額,一園乃成,唯待家具之布置矣。”這是《說園》中先生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得出的,舊園修繕施工必按照程序進行。

如若復園對象為一般舊園而非名園,同時整體頹敗,只剩殘山剩水,則可以按今人的意圖修改,但是這時活動的性質為“改園”而非“復園”了。改園較復園更難,且不可與復園同一概念,因而園林以復園為主,能不改則不改。

三、品園

品園即是賞園和評園,品園是造園的先決條件。《說園》認為,無論是復園還是評園,都必研究園史,熟悉當時的生活狀態,再設身處地體味。

品園有幾個標準,分別為:

1.“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2.詩情畫意書卷氣

3.各具風格各有個性

《說園》認為園林“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正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典范。游園如在自然之中游賞,具有天然的心性,更能達到“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樂趣。同時,中國傳統園林有著深刻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美學體驗,運用通感品味園林,感受園林意境和詩畫情景,運用想象和共鳴,是自己的體驗更加深化。

“風格定始能言局部單體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山疊何派,水引何式,必須成竹在胸也,才能因地制宜,借景有方,亦必循風格之特征巧妙用之。”這是《造園五》中提到的關于園林風格的言論,同時《說園》也評論蘇州四大名園有“靜觀之網師園,動觀之拙政園,蒼古之滄浪亭,華瞻之留園”的特色。強調了園林應注重特色,各具個性。

四、《說園》對現代園林事業的相關啟示

《說園》主要是講述中國傳統園林的著作,同時也對現代的風景園林建設有著指導作用。具體體現為一下幾個方面:

1.自然風景名勝區的建設、保護和利用

①重視自然風景區局部小氣候的保持

②自然風景區宜建山居茶室,少賓館餐廳

③游山舊道宜曲不宜直

④泉為山眼,工程建設須與風景規劃配合

⑤樹木保持地方特色和歷史古韻

2.古典園林的整修、保護和管理

①古典園林修復必須修舊如舊,修古如古

②名勝古跡修復和保護注重古跡本身的修復

③管理者和造園者的歷史文化水平要注意提高

對于陳從周先生的《說園》,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行文優美略為散漫,相較之下文學意味更濃,這使得專業人士在閱讀時要明確先生的造園理念不是那么一目了然,需要進行多次閱讀梳理進行歸納總結,但同時,這樣的行文特征也讓很多非專業人士在想要了解園林時不必被枯燥的學術理論所束縛,可以在其中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傳統造園,這也是先生“深入淺出”的寫作技藝。《說園》內容豐富,綜合評析了我國傳統園林與文學、繪畫、藝術、戲曲的關系,糅合“表現自然美”和“創造藝術美”的美學理念,將這些傳統文化中相通的地方互相轉化,使得園林這樣一種具有時空性的藝術品內容更為豐富,同時也更具有生命力。

先生是以“匠人之技藝,大師之心性”來進行園林工作的。既能縱觀全局,又能把握細節的處理,在進行豫園修復的時候,先生找到了明代橋墩的遺跡,橋梁的復建就在原來橋墩的遺址上進行復建,這也正契合了先生對園林修復堅持的“復園如不以原來的面貌修復,又有什么修復的意義”的復園理念。“用大師的心態和匠人的技藝做設計”,這也正是作為風景園林學子最為需要的,現代的風景園林設計日漸浮躁,眼高手低和浮夸的風氣盛行,很多設計者都說的比做的好,這樣的風氣在學校也日漸嚴重。對待設計和研究,都應當要沉靜下來,愿意花時間花精力,從細節入手,不斷簡化,去除滿足虛榮的多余的東西,找到最根本的東西,才能設計出有質量的作品,做出有質量的學術研究。正如園林是精力在時間中沉淀出的精品一樣,現代的設計和研究也應該經受時間和心血的打磨,經得住考驗,才能顯示出它的成就和光芒。

先生一生著作眾多,在其中,和造園最為相關、影響也最為重大的三部著作分別是《蘇州園林》、《說園》和《中國名園》,三部著作分別是先生學術研究早期、中期和后期三個不同階段的代表作品。《說園》是先生的集大成之作,而《中國名園》則被認為是先生的最高成就,如若能將兩本著作對比研究,看看先生造園理念的演進和比較,應當能受益匪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雕幾塊中國的花窗,框起這天人合一的融洽 構一道東方的長廊,連接那歷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綿延的姑蘇詠唱,唱得這樣風風...
    姑射閱讀 2,350評論 2 4
  • 雕幾塊中國的花窗,框起這天人合一的融洽 構一道東方的長廊,連接那歷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綿延的姑蘇詠唱,唱得這樣風風...
    林香砌閱讀 6,501評論 1 11
  • 地圖是很常見的森林1。 《榮耀》里面有很多系列地圖,像森林,一個系列大概有二十幾張圖,森林1其實甚至只有一半是森林...
    小理燒烤閱讀 982評論 0 1
  • 在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游玩的這幾天,我們去了美瑞莎海灘。這個海灘水很淺,但是一個浪沖過來可就說不準了,還可...
    RainbowCandy閱讀 539評論 0 0
  • 心還是如此難受 淪為愛的階下囚 誰還能把我拯救 任憑淚水濕衣袖 含著淚一路北走 我還有孤獨和酒 依然是那個丫頭 依...
    Loser_d998閱讀 17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