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堅持這個習慣,其實也有小技巧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跑步的人都有過這種體驗,在剛開始奔跑的階段,跑滿20分鐘便會氣喘吁吁,胸悶氣短,感覺無論如何也撐不下去了。但神奇的是,告訴自己再多跑一圈就好,一圈過后,度過那個難受的節點,身體就會進入全新的狀態。再次擁有奔跑的快感,甚至比之前有更強的精神快感,原因很簡單,突破了自我。

就像高中費盡心神,左思右證最后搞定一道幾何題的感覺,一往無前,真棒!

進步可不就是在解決一個問題,突破一個瓶頸中產生。

02

堅持跟生活一樣,對待它并不需要苦大仇深,整日斗志滿滿。因為我們意志力有限,它也有使用的最佳期限,根據科學解析,我們每天用意志力來掌控的部分不足5%,而在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習慣。

雖然大家都從各處聽說了習慣控制生活,養成好的習慣成就人生,堅持造就成功等說法。但是真正踐行地只是少數。

就拿堅持這件事來說。擁有這項特質的人或許其貌不揚,但在別人眼中卻是熠熠生輝。

總聽小伙伴說,自己最佩服韓國某明星,因為他特別能堅持。參加真人秀,主持人要求他和多位明星學習做一個水中呼吸技能,其他明星都因為屢次嗆水而中途放棄,他也嗆水,也難受,可偏偏死磕到最后,成功get技能。

所以,有時候堅持的方法別無其他,只是在想放棄時多撐兩分鐘。

兩分鐘過后會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豁然開朗”的感覺。

03

聽說了一個醫院里的故事。

講一類病人身體康復期間,按照規定需要每天做70個運動動作。

可聰明的醫生每次告知病人時,都會說你先做30就可以了,當然做70個最好。

因為之前醫生直接說70個時,總會有病人家屬詢問醫生會不會運動量太大,讓病人吃不消。

然后醫生不勝其擾,便運用了心理戰。

30個當然簡單,病人在家人的陪護下就能愉快地完成。

奇跡地是,做完30個后,病人會自動再做運動直到70個。他們說既然都開始做了感覺也沒那么難,堅持做完70個身體還能康復更快,為什么不呢?

佩服醫生把握病人心理的同時,也不得不探究這背后的原因,為什么告訴病人做30個和70個殊途同歸,而說30個時病人不僅樂呵呵完成,甚至還主動積極做到70個?

秘密是,我們的大腦啊,很調皮,它既怕麻煩也嫌棄復雜。所以我們得讓它感覺到簡單,不費時,于是它便會愉快地接受任務。

所以,一上來就揚言要實踐一萬小時理論,立志成為大作家,每天花3小時在寫作上的人,很可能半途而費。因為讓大腦覺的很吃力,費時麻煩。

君不見,馬云當初做電子商務,一開始的目標必然也不是我要做全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胸懷是一點點撐大,舞臺也是一點點擴大。

所以總結來說,養成堅持這件小事,我們需要注意兩點:

1.開始不要預設太完美。

2.中途想放棄時,告訴自己再堅持兩分鐘。

這兩點,前者讓你毫無壓力的開始,后者讓你輕松的死磕。我們不是不行,沒有找到正確又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已。

如果不能每天看30分鐘書,就從每天翻開書看3頁就好,有了開始,然后慢慢提量,對于好習慣,從來就要有意培養。

04

當然,比起漫無目地的四處跟風堅持一些習慣。我個人覺得還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花時間在自己心中有意義的事上,這最幸福也更有趣,說不定還能讓你有所成。

比如,達芬奇至少畫了一萬小時,才有了《蒙娜麗莎》;莫扎特至少練習了一萬小時,才寫出了第九號協奏曲;比爾.蓋茨設計了七年的程序,才有了微軟。

他們堅持了也成功了,但我相信也有天分和機遇的存在。這世上畢竟只有一個達芬奇,莫扎特,和比爾.蓋茨。

但毫無疑問地是我們若想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堅持和有規律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這些心理小技巧運用于堅持做事,能帶來極大的生活改變。最重要的是實踐不是嗎?那怕是其中一句話能影響到你,我也覺得開心歡喜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