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很多人看到的是現象,而有一部分預見的是未來

各式繁“花”

從寶強事件里你看到了憤怒,從女排中你看到了努力,從文章中你看到了現在自己…

但有很多人,在寶強事件中得到了現代夫妻的“契約”;從女排中跟看到了科學的體系化“刻意練習”;還有很多人,在文章中不僅看到了現在的自己,更看到了未來的方向。

去吐槽并沒有什么卵用,去洗腦也僅僅是一時情涼,愿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可以多一些知識的體系化思考。

今天想分享一個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套路),亦可稱為從想法到發展的底層邏輯,該方法不僅適用于個人的成長,自我認識和自我實踐,更有利于我們去看待周邊的事情和現象,做出屬于自己的見解。

云or城?

1.從現象到分析

一個現象怎么能走到分析的過程呢?第一步,自己獨立去觀察這個現象,觀察是第一步,觀察有利于我們防止以偏概全,也有利于我們去分析事件的大概性質,去看清是偶然事件還是經常事件……比如說,直播網紅這個現象,首先要做的是觀察,去把你大部分觀察記錄下來,盡可能去闡述“這個想象”本身的事實,不要加上主觀評價。

第二步,證明,在你觀察的結果上去證明,比如說網紅你觀察到很多都是唱歌的,露X的,然后你到別的平臺上去看,看你的觀察和你的記錄,去證明是否符合你的觀察,同時也可以有對比實驗,反方向運行。

當證明的數據符合你的觀察時,再去做分析,比如說為何唱歌的網紅或者瓜子臉的網紅火,是大眾審美?還是音樂特性?

2.從分析到管理到設計

把你的分析盡可能詳盡下來。然后用列出具體的點,進行歸類,那兩點聯系最密切,相關性最大,哪些點時獨特的想法,然后盡可能用你的思考去設計一種“網紅”模式(模型)出來,或者多種模型出來,這種模型要不斷細化,比如女網紅“年齡,性格,直播時間,相貌,談論話題,優點缺陷………”

3,從設計到測試再到評估

當你設計好你的“網紅”模式后,去測試符合你模型的網紅,然后查漏補缺,進行一輪一輪的評估和優化。對于成功的進行驗證(復制),失敗的從復盤開始在進行驗證、評估。

不管是網紅現象還是其他現象,深入思考的能力需要科學的思考方法,科學的思考方法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加體系化的去思考問題,更有利于我們去把知識的點連結,而不是信息的碎片化。

即:思考的模型是:現象—觀察—證明—分析—管理—設計—測試—評估^失敗or成功—測試—評估。

例子:王寶強離婚案件分析。現象:婚內出軌和財產轉移;觀察:王寶強的離婚聲明,起訴狀,明星的微博力挺,還有新聞報道。馬蓉:寶強包小三,微博等。第三人:經紀人和“所謂小三”。觀察的結論:馬蓉有很大可能婚內出軌并轉移財產,而寶強也有可能有“背叛行為”,然后去證明你相對客觀的結論,去找更多的證據,最后進行比對分析,最后把數據進行管理,看哪些是一手資料,哪些是二手資料,哪些是爆料等。去設計一個兩種結果的模型,然后根據事件的深入,證據和細節的增多去測試,然后評估你的分析。這樣你得到不是信息的碎片化,而是思考的深入。

最后強調一句:網絡事件受到媒體影響比較嚴重,所以要慎析。同時要分清道德和法律不可混淆,道德就是道德,而法律就是法律!

補充解釋:“刻意練習”:1.只在“學習區”練習;(人的大腦區域分為三部分,舒服區,學習區和恐慌區)2.把要訓練的內容分成有針對性的小塊,對每一個小塊進行重復練習;3.在整個練習過程中,隨時能獲得有效的反饋;4.練習時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

#萬維剛《萬萬沒想到 用理工科思維看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