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的七月七日,我們叫它七夕節(jié),也叫它乞巧節(jié)。
對七月七日的印象從很小的時候開始。
那時候奶奶還在,她搖著蒲扇哄我入睡,給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每年這個日子里,牛郎就會帶著他們的兩個孩子和織女見面,喜鵲搭橋,一年一會。小時候的我也是一個好奇寶寶,心里想著,故事里的很久很久以前是不是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年,牛郎會不會突然老去再也不能和他的妻子見面。這真是一件悲傷的事情,想想還是不要告訴奶奶好了,免得她和我一樣難過。
再然后,我扔掉開襠褲,成為了可以打醬油的孩子。屁顛屁顛的跟在一群小姐姐的后面,迎接乞巧節(jié)的到來。為我的家鄉(xiāng)祈福,為我的親人祈福,也為我自己祈一份平安喜樂。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個風(fēng)俗,七個未出閣的女孩一起乞巧。太陽一下山,我們就嘰嘰喳喳地行動了,踏著小道映著余暉,就像一群小喜鵲。先去田里采上七種蔬菜花瓣做餃子餡,再挨家挨戶的要些面和油。我們從來不貪,每家田里的蔬菜花只要一朵,每家只要一把面一勺油。
為了照顧可憐的廚房,包餃子和出鍋就不用我們操心啦。這個時間,我們會幫著大人們疏通排水道,大人們相信,乞巧節(jié)里的女孩子會為他們祈來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時節(jié)。有七個特殊的餃子,餃子餡有糖、有針、有鹽、有錢、有糠、有辣椒還有面噶瘩。吃到辣椒預(yù)示著以后做一個當(dāng)家的女人,吃到針到老不會花眼,糖是甜甜美美,錢主富貴,糠表安康。因為每年輪流傳,如果以后不努力說不準(zhǔn)下年你的美好會跑進(jìn)誰的碗里,她的糟糕也會溜到你的湯中。
這么興奮的夜晚,如果你睡不著,就可以蹲在葡萄架下透著葉子偷偷的看喜鵲搭橋了,能不能等到牛郎織女呢?我不知道,自己太愛睡,每次不知什么時候就讓爸爸抱走了。醒來后免不了嘆惜一番,急急的去問她們看到了沒?每次都會有人說看到了,然后就像麻雀嘰嘰的手舞足蹈起來,還真像那么一回事。可是到底是真的假的誰知道呢,或許她們自己都不知道那是真還是夢了。
離家多年,那些美好的回憶,總會隨著乞巧節(jié)的到來,再次栩栩如生。昨天,小屋附近新開了一家餃子店,老板心細(xì),端來一碗餃子湯。吃得很開心,想發(fā)條狀態(tài)紀(jì)念一下。打開朋友圈發(fā)現(xiàn),一半曬著幸福,一半散著清香。這樣的七月七依舊熱鬧,可是好像離那個乞巧節(jié)很遠(yuǎn)。喝完餃子湯,閉上眼睛默默念: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