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嘗試,橫向發展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在前段時間參加演講特訓營時,實戰環節提及到演講話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我對此的理解是首要的前提是認識自己,定位自己,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認識自己,定位自己?
那就是多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從而達到去認識自己,定位自己。正如高三的記憶對于每個經歷過高考的人來說是痛苦的,然而在那段時間卻有堅定的目標性“考大學”。然而反之縱觀步入大學,相比之下充斥著自由,可供選擇的比比皆是,甚至面臨著“選擇恐懼癥”。
然而此刻卻陷入了茫然,究其原因高中具有目標性――高考,到了大學之后的生活面對眾多的社團及組織乃至相當多可供選擇性的擺在了面前,在尋求目標性的過程中,相當于從“黑暗”走向“光明”。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多去嘗試,從而發現自己喜歡什么,熱愛什么于此同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并真正的去嘗試自己之前想做卻未做的事情,并從中探尋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一直堅持下去。
正如從籃球的堅持轉而到田徑獲得院800冠軍,再到省運會;從偶爾撰稿轉而到微信公眾平臺,再到新媒體運營 ;從C語言的自我學習至放棄到CAD的自學二維平面到三維建模轉而再到下一跨階段性目標的revit(BIM)。這一切都源于嘗試并且學會自學,學習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手段,學習一切有利于自我成長的。
盡管我們都想擁有“先知先覺”的能力,但遺憾的是,“先知先覺”只會是屬于少數人的寵兒,對大部分人而言,能做到“后知后覺”已經不錯。做到“后知后覺”,就需要我們不停地去嘗試、糾錯、總結和發現。發現自己喜歡什么,有時,就是這樣一個“后知后覺”的過程。
縱向發展繼橫向發展是關鍵
當經過一系列的嘗試之后,在嘗試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且對于自己有了更好的定位,發現了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目標已然明確化,與此同時些許此刻已然在朦朧之中認識到自己所感性的領域。此刻嘗試的腳步就應適當放慢,需要做的是完成那些在嘗試過程中所確定的目標。
“斜杠”并不等于“多重愛好者”,兩者的最大差距就是能否帶來創造性經濟價值。
“嘗試”是在橫向發展確定,“斜杠”是在縱向發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