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蝌蝌
隨著《歡樂喜劇人》的熱播,喜劇類綜藝節目在近期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風靡大江南北。而集大場面,大制作,大咖明星于一體的《喜劇總動員》可以說是目前眾多喜劇綜藝中的佼佼者,播出后引發了一波波的收視狂潮。起初,網上鋪天蓋地的好評讓我對這檔節目充滿了期待。但追到現在,這個節目仿佛越來越偏離搞笑的初衷,漸漸落入俗套,每一期節目至少都有一半在走煽情路線。小品變成了悲劇,甚至是舞臺劇,每次都要引得觀眾跟著一起流淚才罷休。
或許是因為第一期賈玲的《你好,李煥英》效果太好,導致后面的競爭者都受此影響,所以開始了競相模仿。說實話,那部喜劇作品真的很棒,笑中含淚,十分經典。可之后的節目為搞煽情,越來越失真,缺乏深度,讓人看得滿臉尷尬。這就不太好了吧,這畢竟是一檔喜劇類節目啊。我們大多數人看喜劇其實就是想放松放松,開心一下。如今可好,每期都高頻率地走煽情路線,節目越來越同質化,讓人十分反感。
當然,也有人覺得“笑中帶淚的作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喜劇。因為有了悲情,節目質量提高,開始升華,更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卓別林、周星馳的作品之所以被人奉之為經典,正是由于我們在觀看的時候,能夠在心里感受到小人物的悲愴。比如《大話西游》,起初的時候很多人把它當無厘頭喜劇來看,可后來,很多人看的時候是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之所以能夠帶給觀眾這么豐富的情緒變化,追根溯源是來自于他這部作品的悲情。
這點不能否認,有歡笑有感動又能引人深思的喜劇確實難得??墒窃谖铱磥恚?b>達到這樣的效果應該靠的是一種情到濃時的自然發生,考究的是演員的功底和編劇的能力,而非僅僅為了煽情而去煽情。但這樣的效果弄好了是經典,弄不好了很容易讓人尷尬。現在的《喜劇總動員》正是如此,演員對包袱處理的太過草率,對煽情又太過刻意,結果用力過猛,導致目前的作品千篇一律,越來越沒有了新意。
其實網上有句話說的很好:不管是喜劇還是悲劇,藝術表達的感情都應該是含蓄的,直白膚淺不會討好誰。確實,如今的喜劇節目,煽情的戲碼越來越多了,演員不去想著辦法逗觀眾開心,反而一味煽情把流淚當做了衡量一部喜劇好壞的標準,這著實違背了大家看喜劇的最初目的。
其實作為普通觀眾來講,我們還是更想用喜劇來緩解壓力,放松心情。你把作品搞得這么悲情,這不是給我們添堵么?特別贊同微博上的一句話:喜劇總動員,不是情懷總動員,煽情的東西,在喜劇舞臺上玩一次就夠了,老這么玩,還給不給“喜劇”兩個字一點面子?
《喜劇總動員》,請別再一言不合就煽情了,回歸到那個以搞笑為初衷的節目上來吧,大周末的,讓我們開開心心的笑一回,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