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小兵(37)——誤會

上周因紀念宋代柳永創作《鵲橋仙》壹仟周年,特暫停一期,本周繼續。

上回說到西涼軍來犯,十五萬大軍壓境。

董卓死了,西涼軍非但沒做鳥獸散,反而越聚越多。

賈詡大人招兵買馬應該有些時日了吧?

這些大部分壓根不是西涼人的西涼兵,團結在一起,為的就是一個共同目的——撈一把就走。

這種看起來最不牢靠的關系,卻把他們緊密聯系起來。

設想一下——

行軍途中,西涼將領大喊:“太師被害!誰愿與我前去長安復仇?!”

小兵們:“呵呵。。。”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而現實是——

將領大喊:“太師被害!誰愿與我前去郿塢復仇?!”

誰不知道郿塢里全是董卓搜刮來的財寶。

小兵們:“愿往!!!”

用詞、字眼確實是一門學問。

打倒董卓后,司徒要建立新秩序,嚴禁搶掠。而西涼軍正是為了搶掠而來。

長安城里能逃難的百姓,都走了。

不是眼前這個有些眼熟的道士,我也走了。

他說,時機到了。

我說,你找錯人了,我在收拾行李,忙。

他說:“錦囊可在?”

我突然覺得眼前一亮:“在!在!錦囊里是何物?”

“無物,”道士笑了:“賈大人果然沒看錯人。”

“賈大人……為何賜我一空囊?”

“錦囊在,你心中自有賈大人;錦囊未開,賈大人心中也必有你。”道士的眼睛都快笑瞇成一條線了。

“噢!”

后面的事重要但簡單:我將會看管一座城門,西涼軍半夜到,我,開門。

我又覺著后腦作痛,目瞪口呆:

“這守門一職事關重大,我如何能勝任?”

對嘛,司徒都還沒來得及給我賞賜,賈詡可以?

道士笑得更詭秘了,拍拍我肩膀,指指天:

“有人。”

……

臨到道士要走,我趕緊再問:“先生如此面熟,是否曾見過?”

“道士不常有,郎中常有。”

“噢?!”

原來正是之前把李儒錦囊給我的江湖郎中。

可是……

“先生不是李大人的下屬嗎?”

“嘿嘿嘿,良禽擇木而棲……”

呸!

真不要臉!

人才啊!

我竟然有種崇拜的感覺:

“敢問先生如何稱呼?”

“姓石,名機。”

“時機?”

“石機。”

“時機到了?”

“石機到了。”

……

原來是這個意思,誤會,誤會。

我有點后悔。

因為,石機問“錦囊何在”時,我也誤會了。

我以為說的是,于神仙的錦囊時機到了。

賈詡的錦囊我早拆開看了,啥也沒,就扔了。

只有于神仙給的,我才一直留在身邊,雖然看起來就是個垃圾袋。

倘若,一開始沒誤會,石機問的是:“賈大人的錦囊何在?”

我會說已經丟了嗎?

我還在想的時候,石機已經走了,原本一點陽光照著他的影子長長的,天陰下來,人與影子都不見了。




未完待續

(8月15日,正巧路過西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月兒圓,懸空似玉盤,借得烈日三分光,拋灑清暉照人間,癡心幾人憐?
    深藍FZ閱讀 242評論 2 9
  • 或許經過昨天這一改變,今天已經沒有昨天那么悲傷,一想想現在的忙碌都是有回報的,盡管回報很渺小,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
    Taurusorz閱讀 12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