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
卡洛斯.莫亞2017年加入納達爾的教練團隊,莫亞加入后因年齡加傷病原因一度排名掉到10名以外的納達爾連勝17場,獲得6月11日的法網聯賽冠軍。
莫亞說,自己成為教練后,最大的挑戰是讓納達爾離開訓練場,“他習慣了長時間的訓練,當你十幾歲時,處于成長階段,這種方法很湊效。但現在,你只需要維持高質量的水準......有時候離開賽場比堅持訓練更重要,你要留意什么時候更多訓練,什么時候更少訓練對你才會更有幫助。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
02 少就是多
36歲的羅杰.費德勒已經獲得19座大滿貫獎杯。他受訪時曾經說到,”練習,修整,度假,,備戰,力量訓練,有球訓練,睡眠,飲食......太多了,這些事情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并作出決定。對我來說,少就是多。當我休息好了,準備好了,我充滿了求生的欲望和充沛的精力時,我就會專注比賽,展現最好的自己。這樣,我也樂于去感受激情,感受壓力,去享受比賽。
03 只擊打甜蜜區的球
巴菲特的辦公室有一張美國棒球手的海報,海報中的一個投手在揮桿,周圍是棒球圍城的長方形矩陣,每個棒球上都有一個數字,巴菲特會說這是對他投資理財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這個人是波士頓紅襪對的擊球手泰勒 威廉斯,他是兩次美國聯盟最有價值球員得主。泰勒在美國棒球聯賽當中打擊率在0.4以上,兩次贏得三冠王,19次入選全明星,在1966年,入選棒球名人堂。
泰勒在他的一本書中透露他高打擊率秘訣,在于只打擊甜蜜區以內的球。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擊球手,你必須等待一個好球。
他把棒球分為77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一個棒球大小,只要當球進入最理想區域的時候,才會揮棒擊打,這樣才能保持0.4的擊打率,如果勉強去擊打最邊緣的球的話,那他的擊打率會降低到0.3甚至0.2。所以,對于非核心區域的球絕對不揮棒。
04 聚焦和簡化
當年,面對頻臨滅絕的蘋果,喬布斯清醒的認識到“公司要生存下去,就一定要砍掉更多的項目,將工作重點聚焦到最擅長,最有價值的事情上”。砍掉Mac后,蘋果僅推出五個型號的音樂播放器,三款手機和一個平板電腦。
產品設計上,喬布斯是極簡的完美主義者,他堅持偉大的產品都是只有一個按鍵的。蘋果的設計師喬納森.艾維稱,蘋果絕對是努力研發簡單的應用方案,因為人們喜歡簡單明了。
聚焦與簡化,致力于追求每個產品做到極致,平和,人性化。
05
看到過一篇文章,是采訪村上春樹的,他說我寫作,每天只會寫最多4個小時,時間一到就停筆,即便當天有再多時間也不會用再寫了,為的是保持一種寫作的儀式感。
而我們平時太習慣的方式是一擁而上,某個東西賺錢了,很快滿大街都是賣這個的分店;某樣神技網絡爆紅,就不惜重金線上線下課程各種惡補;某種情感被激起了,信誓旦旦恨不得立刻飛蛾撲火。
但這個世界,雖由靈感觸發,卻靠經營運轉。
我的公司員工都等著發工資,該不該放棄最初的夢想,另尋賺快錢的門道?在一個職位上面打轉了5~6年,遲遲等不來晉升,卻是自己能力不足還是公司制度問題以及領導偏見?
我們常說斷舍離,但我們的身邊都沒有一個喬布斯告訴你怎樣扭轉局勢,也沒有莫亞提醒你職場的瓶頸在哪應該如何轉向突圍,更沒有泰勒幫你計算好甜蜜區以便你揮桿擊球命中。
他們只是通過行動證明一個事實:砍掉對你而言價值不大的部分,找到焦點并做到極致。看看那些重復的小組,半死不活的項目,可有可無的職位,毫無效率的作業,其實你們心知肚明并每天為此吵吵嚷嚷,就是沒人愿意站出來,拿出一點自斷手腳的勇氣。
再看看每個人,我們身上自帶的bug,癡迷于習慣,抵不住誘惑,想得到更多,舍不下過往,喜歡把掙扎當做堅持,把固執當做堅守,把妥協當做美德。
比如自己,好理解的書碎片時間就看完了,不太好理解的,比如心理學方面的,就習慣于抽一個周末集中強攻硬啃,兩天下來效果并不理想,不僅沒理解書的內容,還會因為擠占兩天時間而懊惱不已。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此反復幾次,好些書因為費時又費腦被束之高閣,甚至成為我的禁忌,別說看的激情了,提都不再想提起。
不過,后來我有幸碰到了一位“莫亞”教練。他告訴我,看不懂的書是因為自己還沒有到那個段位,必要的關聯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看書之前先去讀讀別人對書的評價,不懂的概念上網看看別人的解讀,書里的實驗能做的動手去實踐,可以幾本書一起讀,一邊讀一邊比較。
其實能夠堅持做一件事的人都不愚蠢,但使我們陷入困境的常常是我們身上自帶的bug,理智的人能正確掌控自己的甜蜜區,比如春上村樹會刻意停筆,以保持下次寫作的激情;泰勒專注于高價值區的擊球,以保持高命中率;喬布斯自斷手腳,為新產品讓路。
看起來每次都是向少而退,實際卻是向多而進。少不是偷懶,而是觸發,少不是放棄,而是專注,向少求多,以少勝多,才是我們追求的做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