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此青翠大株的發財樹,你可能想不到當年在小攤上購買的時候,它才只有手掌大小。攤主十分熱心的用煤渣、腐殖土和好花泥,并一再囑咐我養殖的方法。幸不負他托,五年的光陰,此“樹”竟“精進”如斯。也正如此,我也成了此攤的常客。
? ? ?有人喜歡它的名兒,得一特“喜慶”的寓意。我卻是看上他的古拙與青翠。樹干雖顯粗壯卻深藏雅致,葉枝不多,每枝六葉瓣,宛若寬柳狀,葉稀卻亭亭如扇如蓋。雖沒有花開四季的驚艷,但那抹油亮碧翠,卻總能給人種安詳寧靜之感。
? ? 此樹甚是好養,不喜強光不喜濕,見干見澆,夏日里若溫高,則需在枝葉略噴清水即可,冬日里則可半月一澆,甚合我這非勤快的懶人性格。某年,因暑假出外出學習月余,歸家后花草死傷過半,尤其心傷那長成三年余“坐化”的枝如盆葉重似墨的杜鵑,連那高達米半水植的富貴竹也已枯似夏收后的玉米秸,唯此”樹”與蘆薈,尚有青翠之色。其之耐旱,可見一斑。
? ? ?我將其置于客廳之北,躲強光,近側榻。閑來有心則探其干濕,或稍施“雨露”,或稍剪枝杈,或心潮一至則品茗觀樹,榻座一久,竟生了些許依戀之意。
? ? 花之千姿,自有其美,人之百態,則有其味。賞花評樹品人,緣本自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