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西瓜一直在跟我討論她弟弟讀書的事。弟弟剛參加完高考,成績出來后沒有之前預計的那么理想,只能上個普通的二本,弟弟對他的前途迷茫著不知所措,看著五花八門的學校不知道該填哪個志愿,西瓜也很著急,擠著時間找我們幾個朋友咨詢專業的事。
西瓜一直后悔自己讀書少,所以希望弟弟能多讀一點書。
其實西瓜在校時學習成績很好,在班上名列前茅,一直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班主任胸有成竹預計的高考學霸中她是其中一個。沒料到離高考前一個月,她媽媽突發腦溢血送進急診,市里的醫院無能為力,連夜送往省城,幾翻搶救下來總算是保住了媽媽的性命。媽媽擔心西瓜的學習,清醒后就催促她趕緊回校讀書,因為馬上就要高考了。西瓜在醫院陪了一個星期,看著媽媽慢慢好轉,便打算回到學校繼續讀書,然而陸續前來探望病情的親朋好友有意無意的提起:
“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嘛?”
“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
“家里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錢啊?”
“父母這么大把年齡了怎么可能養得起兩個大學生啊?”
……
確實,父母老來得子,家里的情況連供養一個大學生都為難,他們的言下之意是要西瓜把讀書機會讓給弟弟。
西瓜沉默不語,心里做著強烈的思想斗爭,她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不想放棄學業,這幾乎是農村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但是她很清楚家里的情況,父母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水漲船高的社會經濟他們扛不起,媽媽病倒更是雪上加霜,她不能那么自私讓爸媽為難。
回到學校后,她沒顧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毅然辦理了休學,從此代替媽媽的位置挑起家庭的責任。
雖說重男輕女的封建已逐漸消除,但在很多選擇里女孩子還是成為了家庭的“犧牲品”。
小時候常常聽到某某家為了兒子有錢娶媳婦,在嫁女兒的時候首先會看男方的條件,問男方家要一筆很大的彩禮錢;成長過程中,有好吃的好玩的,長輩們都會下意識的讓給弟弟;哪怕是哥哥,在選擇學業的時候也是妹妹成全哥哥。
這儼然成了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姑娘們長期被灌輸著“你是女孩子,你要懂事些”,若有背道而馳的行為則是大逆不道。
于是她們遵循著這些“懂事”,在一次次選擇里默默放棄,沒有了夢想,沒有了斗志,打幾年工,到了適婚的年齡遇到好人家就嫁了。好多女孩子即便是嫁人了,也還會想方設法幫襯著原生家庭。
“懂事”,多少人對這冠冕堂皇的兩個字又愛又恨,我為這些懂事的姑娘們感到心酸,希望女孩子們別再讓你們的下一代重復你們所走的路,努力讓他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