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參加完coursera臺灣大學新出慕課《行銷典范轉移:變動中的消費世界》week3所講解的營銷策略知識點整理以及思索。
先簡單的來看一下營銷策略,一般都把營銷策略歸類為三個字母:S、T、P
.
S:segmentation(切割市場)
T:target
P:position
一、segmentation(切割市場)
首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切割市場?
簡單而言就是,顧客的需求是不同的,那么為了傳遞價值到適合的顧客,自然就需要切割市場。
上圖展示了正常企業用來切割市場所要考慮的因素。
我們從最常見的人口統計因素(demographic)開始,這個因素里面包含的一些變量可以為:
- 年齡
- 收入
- 單身與否
- 性別
- 社會文化
- ······
上訴的每一個變量都能成為市場分割的一種標準,比如,公司根據年齡將市場切割成年輕人和老年人,根據收入將市場切割成有錢人跟中產階級等等。
相對于類似人口統計變數這類的靜態因素,還存在一種動態因素:行為變數。比如:去年大火的PokeMon。
它將一部分不玩電動游戲的目標人群變成自己的用戶,從而跨越了愛玩電動游戲人員與不愛玩電動游戲之間的間隔。
這樣講總覺得有點空泛,我們舉一個例子吧。這個例子主要關于旅游行業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
依靜態特征分類 | 依行為分類 |
---|---|
居住地 | 旅游預算 |
性別 | 旅游市場 |
年齡 | 旅游產品知識多寡 |
個性 | 旅游時機 |
婚姻狀況 | 類型(自助游、跟團游) |
生活形態 | 旅游同伴 |
購買方式(網絡、旅行社) | |
品牌忠誠度(固定品牌、性價比高優先選擇) | |
旅游目的(散心、認識新朋友) |
其實,最常用的三個切割市場的因素:Purpose、Purse、Personality
- Purpose:目的
- Purse:預算多寡
- Personality:消費者性格,他(她)的喜好
貌似說的還是不細致了,上面這些因素完全沒有總結性嘛~別急,我們接著來:
總結性的來說,上面的五個方面基本可以確定分割市場的準繩了。
我們不妨從一個旅游產品來看看怎么應用這五個面向評估?
- 可區別性:這群人具有共同的需求嗎?他們會對特別為他們設計的旅游產品有不一樣的反應。例如,大都會的小資女們,對旅游有什么特別的愛好?
- 可衡量性:你可以推估這一群人的人數嗎?
- 足量性:這樣的人口足夠大嗎?是否具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值得為她們制定不一樣的產品或服務?如,特別喜歡韓劇里面的旅游景點。
- 可接近性:你能接觸到這樣的人嗎?不管是在實體或虛擬世界?你知道她們訊息來源之處嗎?(發傳單、社區媒體)
- 可行動性:你有資源可以設計一些營銷活動來吸引這群目標市場嗎?
二、Target(目標市場)
依舊拿旅游產品來舉例子。比方說,你已經將旅游市場中的一部分切割出來:大都會的小資女孩旅游產品,我們不妨面對市場,來更細致的劃分一下。
從上圖,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決策者在切割市場之后,市場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已經完成了,仍需要對目標市場進行評估。
在評估目標市場前,必須:
- 評估潛在目標市場的潛力
- 評估你的目標和資源
談及市場的潛力,其實可以去看看當前經濟發展優于所在國(以下簡稱B)的國家(以下簡稱A),通過觀察A國的市場,基本可以確定十年之后B國市場的發展潛力。
除了潛力之外,還需要考慮自身的情況,你已經決定進入這一個行業了嗎?你準備在這個行業深耕下去嗎?你對這個市場了解很多嗎?
以上兩項考慮完整之后,才可以去做決定。
在不同的市場里面,可以專注在某個市場,比如:阿斯頓馬丁,只專注在高端汽車市場。
如果你有雄厚的資源,你可以像可口可樂一樣,逐步的進軍其他的市場,從碳酸飲料進軍果汁飲料,茶飲料。
而當你開始積累顧客資料,你可以個別聚焦不同的細分市場。比如,旅游市場,你可以收集用戶的資料,劃分東北亞地區旅游、東南亞旅游,東北亞旅游又可以劃分韓國、日本,日本又可以劃分四島之類的。通過類似的劃分,真實的描述用戶的生活,才能找出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并提出吸引人的主張。
三、Position(決定定位)
要目標市場的心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必須要:
- 選擇目標市場認為有價值的主張
- 能與競爭者產生差異化的主張
- 確認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以及能夠提供的價值的主張
對你的目標市場而言什么是有價值的?
定義更具體的價值
可以看上面的飛利浦公司的對于自己的定位:簡單且有意義。
飛利浦對于自己的簡單,實質是擁有科技支撐的簡單,滿足顧客需求的簡單,每一步都很到位。
再來一個更具體的例子。飛利浦對于自己產品的安裝步驟有時間的限制,要求在幾分鐘之內安裝完成;對于自己產品的說明書,要求65歲老人在幾分鐘之內也能看懂。
對于自己價值的定義,首先要決定的就是競爭范圍:你的競爭品牌是誰?這些品牌的特點?然后,再決定和競爭品牌間的:
- 平手點:points-of-parity(POP)
- 差異點:points-of-difference(POD)
POD
消費者認為某個品牌所特有的屬性或利益,而且對這些屬性或利益有正面的評估,并且相信這是競爭品牌所無法比擬的。
必須決定差異點要定義在哪個抽象層級:
- 產品屬性(attributes)
- 產品利益(benefits)
- 價值(values)
更廣義一點,引入 service 這一概念:
拿快遞這一行業來說,別家兩天送到,順豐可以一天送到,那么這就是一個差異點。
POD
在一些點上面,我不一定能超過你,但是,我不差與你。
比如,所有的快遞都是一天送到,我也是。
一般而言,平手點即是指產業的規范。
比如,星級酒店,同一星級酒店,設施基本不會相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