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時,看到東北張雪峰老師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舌點戰群儒。張老師的觀點是通過考研可以改變非名校畢業的就業起點。
學歷重要嗎?很多企業都強調更看中能力,可是張老師卻用事實證明非名校根本吸引不了知名企業去學校招聘。誰都會唱高調,企業卻用腳給出了最準確的答案。什么級別的學校吸引什么樣的企業,在業內都有不成文的潛規則。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不否認有部分精英能沖破學歷的桎梏,在企業做得風聲水起。這樣的人肯定有,張老師強調的是成功的比例,是對大多數人更有價值的比例。正如沒有高學歷的馬云、馬化騰的出現并不能證明低學歷創業一定能成功一樣。極少數案例的出現,是偶發的。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有價值更準確的是高概率事件。
學歷是就業的起點,原生家庭是人生的起點。起點決定不了人生的終點,卻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門檻。
英國著名的紀錄片《人生七年》用56年證明了一個道理,寒門出才子難上難。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經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中產的孩子依然是中產或上升至精英,下層家庭的孩子大多數依然過著疲于奔波的生活,只有極少數人上升到中產這個階層。都想打破階層固化,但是殘酷的現實用無數人的人生經歷證明,你的起點決定了你能否擁有上升的門票。
當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悠閑地望風景時,有人早起攀爬半生還沒到達巨人的肩頭。原生家庭我們改變不了,我們可以盡可能改變孩子們的起點。我們這一代努力奮斗,就是為了早一點能到達巨人的肩頭讓下一代能少奮斗十八年也能和精英們坐在一起喝咖啡。就像那個笑話說的,我成不了有錢人,可以成為有錢人的爸爸。
人生還有無數道門檻,除了原生家庭其它都可以改變。比如上一所好的學校,長一份好的工作,組建一個更美滿的家庭。改變這些可以改變的,讓人生盡量圓滿。
決定不了起點,我們就必變前往終點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