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官微發布《志明與春嬌》系列第三部《春嬌救志明》的主題曲時,我就滿懷期待了(電影主題曲還是我喜歡的組合唱的,小開心)。沒上映前,聽一些同樣喜歡這部電影而且看了點映的朋友說,這大概是最后一部了。4.28上映的時候我是懷著一種難以言說的不舍走進電影院的,就像排了很長的隊買到愛吃的湯包,反倒不忍心一下子都吃完。
第三部還是以一個恐怖的小故事開頭,還是熟悉的港味對話,還是裸露的港式笑點,還是平凡瑣碎到可以在身邊隨處可拾的小摩擦,把劇情和套路“大卸八塊”地來分析其實就是簡單陳舊的一條線,看了開頭基本能斷定結尾,有了第一第二部的參考,能輕松地get到導演所表達的笑點淚點甚至是尿點,可是手機里的誤會,加油站隨意的求婚,地震后的爭吵,春春生日會的一首歌,又細細碎碎,真真實實地刺激了我敏感的神經,我的小心翼翼,我的焦急等待,我的不以為然,仿佛都被放大了,在余春嬌的一個眼神一滴眼淚里得到回應。
n 55!W !
第一部因為一紙禁煙令相識,除了浪漫就是無限狗糧,打情罵俏,觀眾也心甘情愿地吃狗糧。
七天的時間,簡單的戀愛,自然的相處方式,不是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也不是上刀山下火海毀滅人類拯救地球,就是普通到丟在大街上都不會引人注意的小情侶,和熟悉得在身邊就能發現的故事情節。談一場戀愛變成輕而易舉的事,不濃烈卻也不寡淡,輕輕松松,一拍即合。
不要問誰先動了心,不去計年齡的差距,愛情的突如其來本就是難以控制,忍不了,擋不住,藏不來。一起玩狼人殺的小伙伴打趣說:“你的意中人是個蓋世狼人,總有一天他會披著預言家的衣服,用盡畢生口才冒著被票的風險全力焊跳只為撈你”,不管是紫霞仙子的“蓋世英雄”,還是狼人殺里的“蓋世狼人”,所有在前世扭斷脖子的回眸換來的緣分和伸長脖子踮起腳尖的等待,都只是渴望一場細水長流的陪伴。如同志明說的,有些事,不需要一個晚上做完,又不是要趕時間。這句話不知道戳中了多少少女心。不爭朝夕,不論長短,曖昧得稀松平常,水到渠成,就像小學放學回到家熟練地打開點播臺,不洗手就捻起媽媽做的菠蘿炒牛肉一樣。不是為了戀愛而戀愛,不需要見證,不需要折騰,不需要大吵大鬧,不需要撕心裂肺,不需要大場面,不需要生硬的哭點,不需要莫名的高潮,在花花世界里遇到一個三觀一致的人并非易事,他們成全了自己,也滿足了我們對soul mate的渴求。
一場愛情長跑也由此拉開帷幕。
所有難捱的時光,都需要糾纏
第二部陷入愛情急流,兩人分別北上,各自牽扯進一段感情,分手反倒掛念,一邊觸碰一邊磨合。
有人評價說,這是部帶有煙火氣的片子。情侶間的溫馨、浪漫、爭吵、慪氣、思念、留戀、復合沒有放大也沒有細化,原原本本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兩個小人物的愛情承包了整個世界,就像落在俗世里的我們,經歷著生活里的一點一滴,寸寸時光均不浪費,硬是把各種情緒發泄了個遍。
太快選擇在一起,就像燈火闌珊中的一見鐘情,后期必定需要抽出一部分時間來懷疑、爭吵、磨合。春嬌與志明,在除了“干燥”一無所有的北京,四人世界里,春嬌的露背裝,志明的鴨舌帽,人少的公園,晚餐的失約,這場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見不得光”的緣分里,張志明一心二意,余春嬌自我傷害,你儂我儂后開幾句玩笑然后各回各家,心里想著對方,身體陪著別人,就像喧囂都市中吐慣煙圈的寂寞人玩起一場成人游戲。這一部激起了很多女生對于“出軌”、“前任”和“復合”的討論,那個長不大的張志明,在乏味的戀愛中像甜點一般的存在,不管是期待安穩還是渴望浪漫的妹子都青睞這樣的愛情方式,畢竟再強勢再勇敢,在生活里能獨當一面,在愛情慢下來的腳步中,還是希望能有一塊有趣的干冰。
沒有伸長脖子吵紅臉,反倒是來了一場假裝輕描淡寫的真心真意的表白,所以彭導安排了春嬌與志明的復合,不辜負那些在黑暗中落淚的小感動。說實話,這一部中,我并不看好春嬌與志明,甚至打賭他們的愛情沒有多少勝算,可是另一方面,我又非常感動。我拿不出耐心來等張志明長大,我也下不去賭注等張志明專一,一拍即合常有,一拍兩散也不少,我們的不成熟的愛情早就和我們走散,所以還好啊,我不是余春嬌。
七年的捆綁,其實是相互搭救
第三部轟轟烈烈已經褪去,柴米油鹽浮上屏幕。
楊千嬅與余文樂,都不再年輕,而春嬌與志明,也在這一部中終于長大了。
春嬌40歲,和張志明同居,兩個人一起攢首付,但是張志明還是會為了“一個男人應該擁有一個達利”花上9萬5;兩個人去臺灣,遇上地震,春嬌害怕地緊抓門把不放,志明最后無奈地躲在桌底下呼叫;兩個人分手,志明第一個挽回的方法還是拉上春嬌的爸爸、弟弟和飛鷹哥表演一場幼稚地、讓人哭笑不得的挨打戲······真正讓志明開始長大的,也許是春嬌弟弟在蘭桂坊輕描淡寫的那句“不要因為做了什么或者沒做什么而影響感情”,還有那場地震后春嬌認真嚴肅的質問,而讓春嬌長大的也許是爸爸的未婚妻在化妝臺前說的“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人”,后來在家里放滿水的浴缸里蒙著塑料膜一遍一遍地“溺水”求答案,還有分手后回到起點,在春嬌十歲那年拋妻棄子的爸爸說,“你還記得我見到你們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嗎”,“不就是介紹你的女朋友咯”,“不是,是sorry啊sorry啊”。
春嬌的吃醋,春嬌的嫉妒,春嬌的死要面子,春嬌的欲言又止。志明的逃避,志明的改變,志明的猶猶豫豫,志明的不再退縮。男女主角的缺點和優點都輕易暴露,他們的職業平凡,生活普通,吃西瓜的習慣,互嘲的方式,遛狗的玩笑都真實到像我們自己,像身邊的人。半年前,一個哥哥結束了七年愛情長跑跟我說,談戀愛不要談太久,終究會分手的。而半年后的這部電影還是給了那些愛情長跑的情侶一點勇氣吧。愛情長跑中的瓶頸期,放在結了婚的人中同樣存在的,那些猜忌、妒忌、不理解、不溝通,就像定時炸彈安插在每一件雞毛蒜皮的屁事中,面對最重要的人我們都終日惶恐,面對最燙手的問題我們卻選擇視而不見,面對最艱難的決定我們往往一拖再拖,而電影里的金句“不要因為做了什么或者沒做什么而影響感情”也悄悄給了我們迷茫卻一直逃避,焦急卻不敢回應的人生一個未必正確倒也不錯的答案。俗世里的戀人們,最后大概只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吧。
和思瀅無數次談論過恐婚的話題,并不是不期待一襲婚紗和一紙證書,只是出于對自我的保護和對50%、50%的糾結,誰不曾努力地愛過一個人,誰不曾在愛與被愛中受過傷。玻璃門后的小帥哥對著心儀的女孩唱薛之謙,喏,這不也是愛情的模樣。喧囂不會長久,不安不會長久,唯有平凡會常伴左右。
同一時間的不同地點,我和小馬同學幾乎是同時走出電影院,她給我發微信說,這部系列電影要成為我的精神寄托了。我吃完最后一條酸奶疙瘩,說,我也是,忘不了,也戒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