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越命運的混沌?——看電影《怒》

題記

我只看過電影,沒看過原著,僅就電影說感受。本文涉及劇透,閱讀請謹慎。

1

遇到一部好電影,就跟讀到一本好書、遇見一個聊得很投機的朋友一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對我來說,所謂的好電影,就是那種看完后,能夠觸動自己內心、引發自己思考的電影。

前一段時間,我就遇到了這樣一部好電影。這是一部2016年度日本電影佳作——《怒》。

《怒》之海報

2

可以用一句話對這部電影的主旨進行總結:

陌生,是如何將原本相愛與信任的兩個人,卷入到命運的混沌之中。

3

這部電影雖名為《怒》,但“怒”只是電影里三個主線故事的導火索,是那只引發命運之混沌效應的蝴蝶翅膀。

摘引豆瓣對《怒》的故事情節的介紹:

“炎炎夏日,東京八王子郊外社區,一對夫婦慘遭殺害。事后兇手用血在墻上寫下大大的“怒”字,隨后逃亡,銷聲匿跡長達一年之久。而在此期間,三個身份不明的男子和身邊的人相遇了。曾自甘墮落的愛子(宮崎葵飾)被父親(渡邊謙 飾)領回海濱小鎮,邂逅了不善言辭的哲也(松山研一 飾)。在東京工作的同性戀優馬(妻夫木聰 飾)將柔情似水的直人(綾野剛飾)帶回了家,他不相信對方,卻又嘗試去相信。隨母親搬到沖繩的小泉(廣瀨鈴 飾)跟著同學辰哉(佐久本寶 飾)登上一座荒島,在廢墟中遇到了背包客田中(森山未來飾),他們短暫成為朋友,而可怕的命運突然降臨泉的頭上。不久之后,通緝令遍布全國,三個男子的真實身份引人生疑……?”

整部電影的結構,就是一個命案制造了一場危險的陌生,而這場陌生的危險,又牽動了三條故事線中人物各自人生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4

第一個故事。

女兒愛子不幸墮入東京的風俗產業之中,作為父親并沒有責怪女兒,甚至連一句重話都沒有。對于小鎮鄉鄰背后的各種議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著。父愛深沉如斯。

女兒跟隨父親回到小鎮。不過,女兒很快喜歡上了一個出現在小鎮的陌生年輕人——哲也。哲也很沉默,在鎮上只是打些短工。顯然,他并沒有想過要在這個鎮上做長久停留的打算。

女兒愛上這樣一個陌生人,父親內心很是擔憂,想要阻攔,但現實卻不能,因為女兒曾經的遭遇讓她已經無法像普通人那樣,找到一個所謂的好人家了。于是,只能默認,但內心卻一直保持著懷疑,即使女兒愛子向他轉述了哲也自己所講述的身世故事(為躲避黑社會討債而隱姓埋名,四處漂泊)。

其實,愛子內心深處對于哲也也沒有做到徹底的信任。

愛子與哲也的愛,更像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尋求慰籍而在一起。愛子很明了自己曾經經歷讓自己沒法正常找個人嫁出去,而哲也的處境,讓她覺得自己可以配得上他。馬斯洛將愛與被愛歸結為人的第三層次需求。愛子對于哲也,正是對這一需求的滿足。然而,這份愛情背后,陌生的恐懼卻始終沒法消除。

所以,當姑姑告訴愛子電視上嫌疑犯長得很像哲也時,陌生的恐懼開始在心里無限生長蔓延,直到內心無法承載而選擇了報警。

沒有徹底信任的愛,總會因為各種陌生的因素而瓦解的。

愛子最后將哲從東京火車站接了回來

結果,警方證實哲也不是通緝的兇手,也證明了哲也自己對身世的陳述是真的。

當得知這一切時,父親與女兒都嚎嚎大哭。父親的哭,既有為自己錯誤懷疑別人的道德愧疚,更多是為女兒失去了一個原本的好歸宿而難過。愛子的哭,則是一種內心的崩潰,感覺自己深深傷害了一個自己本該用心去愛的人,才發覺自己的愛不夠純粹,不夠徹底。

還好,愛子與哲也的愛情,在影片中的結局很完美。

5

第二個故事。

與所有的異性戀一樣,同性戀之間的情感也纏綿悱惻,也充滿著各種糾葛。愛的背后,承載都是對對方情感的承諾。如果麻木是婚姻的宿敵,那么背叛則是所有愛情的死穴。

作為一個男同志,優馬(攻)在同性戀酒吧邂逅了默默獨處的直人(受),并強行與之發生關系。說句題外話,這部電影對于同性戀的畫面展示還是很大膽的,有一段床戲非常生猛(作為一枚直男,頓感菊花一緊,有點不忍直視)。

本來只是一夜露水情緣,不過優馬發現直人無家可歸,就跟他說,晚上可以去他那里住。然后,兩者的感情逐漸升溫。接著,優馬還帶直人去見了生病住院的母親,并讓他照顧自己的母親。

夜店中的優馬

愛起于激情,升華于信任,瓦解于懷疑。

一次,優馬走過銀座的一家咖啡屋,發現直人在一家咖啡屋與一個漂亮女人,聊得非常親熱,一臉笑意瑩然。

在男女關系中,如果一個男生看到自己女朋友跟一個帥氣的男人親密聊天,心頭自然會涌起各種情緒,比如嫉妒、懷疑與不安,等等。關系越是脆弱,情緒也就越是嚴重。同性戀也是如此。

對于優馬來說,他看到直人背著他見另一個女人,覺得自己被背叛了。于是,晚上等直人回家時,他就不動聲色地詢問直人一天的行程,試圖讓直人告訴他今天見的是什么人。然而,直人選擇了隱瞞,并沒有如實回答他的問題,背后有隱情。兩者之間,就此落下心結。

第二天,直人再沒有回家,電話也一直聯系不上。就在優馬焦急之時,電視開始播放一起命案的兇手照片。直人的臉上,有電視描述臉上長有三顆痣的特點。這兩種情形湊在一塊,優馬心中已把直人當成了那名在逃的兇犯了。于是,優馬開始清理直人落在家中的各種生活用品。恰在此時,他接到了警察的電話。為了避免麻煩與牽連,他告訴警察,自己從來就沒有認識過直人。

電影最后才告訴觀眾,警察聯系優馬,并不是要跟他確認直人是不是命案兇手,而是因為直人因心臟病突然發作過世了,想找優馬來處理其后世。因為懷疑,優馬錯過了與直人最后的見面機會,從此天人永隔,遺憾永留心間。

6

第三個故事。

這是一個因懷疑而引發的人性悲劇,也是整部電影對于愛、信任與懷疑闡述最為深刻的故事線。

沖繩島上的土著小男生辰哉,到了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年紀,不過性格上有點靦腆、木訥與自卑,喜歡上了從外地搬來的女生小泉,卻不敢表白。

海邊的辰哉與小泉

初春的心,異常敏感,也異常脆弱。

辰哉帶著小泉到一個慌島上玩,發現島上居然還有一個叫做田中的背包客住在島上。出于好奇,小泉與田中攀談起來。此后,又經過幾次偶然的相遇,小泉與田中變得很熟悉。小泉這種與其他男性交往的行為,這對于年輕、敏感而脆弱的辰哉來說,完全不知道如何理解與處理。

典型的少男心理是這樣:她是不是喜歡別人,對我沒意思呢?那我還死皮賴臉地在這里干嘛?明明喜歡著她,但自己就是不敢說,心里想東想西,因為一個笑容而信心爆棚,因為一次冷落而灰心嘆氣……

有次,辰哉與小泉到沖繩的城中看電影,然后與田中不期而遇。晚上一起吃飯時,辰哉看到小泉與田中聊得火熱非常,自己卻插不上半句話。這直接刺痛了小男生那顆敏感而脆弱的心。吃完飯后,辰哉置小泉于不顧,自己一個人就匆匆跑開了。

田中請小泉和辰哉吃飯

沖繩是美軍駐日的海軍基地,常常發生駐地美軍強奸沖繩當地婦女事件。孑然一身、風華正茂的小泉,在這一晚成了一個受害者。更讓人揪心的是,辰哉在發現小泉被兩個美國大兵強暴的時候,竟然沒有勇氣去保護小泉,只是躲在一角瑟瑟發抖。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兩個美國大兵被驚走之后,辰哉才敢上去。出于聲譽,小泉讓辰哉不要報警,更不要告訴別人這件事情。

有秘密的人,其內心是很沉重的,所以很累,很有意愿找人傾訴,以減輕這分重擔。于是,辰哉找到了田中,一個原本他假想出來的情敵。

人年少,不經事,往往很容易相信別人。田中告訴他,小泉被強暴晚上,自己也在現場附近看到暴行,并說正是自己大聲呼喊,假稱“警察來了”,嚇著暴徒的。辰哉對田中的一番告白深信不疑,并在田中身上看到了與自己一樣的懦弱,因而引其為“知己”。

然而,Too young too simple. 真相的殘忍,會狠狠地撕碎那些不成熟的心靈,摧毀那些不健全的心智

背包客田中一次在酒店歇斯底里的憤怒發作之后,又一次逃回了小島的破屋之中。因為擔心,辰哉來到小島尋他,想看看他的現在境況如何。

這一次,辰哉看到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田中,性格乖張,有自殘傾向。辰哉更是聽到了一個與之前田中所講內容完全不同的故事版本。

當晚,田中尾隨小泉,看到美國大兵強暴小泉時,非但沒有去阻止,而是感到了性奮。而且,田中還在小島破屋的墻上刻了“我認識那個被美軍強暴的女生”這樣的句子。

對于一個思想觀念還未成熟的男生來說,面對如此沖擊自我信念與三觀的事實,腦袋只有徹底崩潰一途了。

這個自己曾經自己引為知己、深深信任的人,竟是如此不堪、如此齷蹉之徒。

憤懣的他,想到了自己曾經答應要永遠幫小泉守住她被強暴的秘密。于是,他握緊了手中那把田中原本用來在墻上刻寫文字的小刀,刺進了正在做倒立的田中胸膛。

7

影片最后告訴觀眾,辰哉刺死的背包客田中,就是警方通緝的兇手山神一也。

而山神之所以在東京八王子郊外社區殘忍殺害一對夫婦,并用血在墻上寫下大大的“怒”字,是因為自己被工地老板戲耍了一把,讓他在炎炎夏日跑去一個已經完結的項目工地做工。

愛,始于相信,終于懷疑,然后分道揚鑣,歸于陌生。

陌生,由于不熟悉,讓人心變得冷漠與猜忌,然后人對人開始疏離與輕待。

憤怒,源于被疏離與輕待,醞釀出命運的蝴蝶效應之風暴,乃至重構整個社會格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