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親重新住在一起是時隔十三年后的事情了。
電話那頭的爸爸說,送你媽媽上車的時候,她拖著行李箱的樣子,像極了十三年前你背著書包去縣城讀書的背影。
我今年二十七歲,母親五十三歲。跟90年這一代人類似的是,我高中開始離家求學。上學后,“家”只是寒暑假階段的高頻詞;工作以后,“家”更是春節時才會出現的年終總結地。
我們缺失了彼此的十三年。我們對彼此的印象也都停留在十三年前。那時候我還在上初中,是一個開始以刷題為樂的女學霸,是一個很乖還不會說臟話的小女生;那時候她正處在女性美好的年齡段,是我漂亮、聰明、靈敏和踏實的依靠。
十三年后,我們在彼此眼里都有些許陌生。我刷題的勁頭用到了工作上,會開始說臟話、會不拘小節,偶爾刷劇;她會開始嘮叨、動作緩慢,新的東西不敢去嘗試,見到哪怕是送快遞的陌生人都有點膽怯,甚至笑起來的時候曾經美好的臉蛋生長出好多皺紋。只是意識到母親“老了”這個事實,也讓我眼眶濕潤。
我們都意識到對方都變了,卻又不敢當面討論,就像是誰先開口誰就背叛了過去一樣。
如今,我們重新住在一個屋檐下。缺失的十三年,我們會用以后的很多個十三年替代,而我將細心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