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生命本真:輕松而來,孑然而歸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所有的焦慮,似乎都來自精神層面的需求與現狀或者近期發展現狀的不匹配。

適度的不匹配,如果墊墊腳或者系統科學的努力也能實現,會激發積極上進的人努力去實現匹配。而超過適度范圍的不匹配,卻往往激發人的焦慮。

焦慮不可怕,焦慮真正產生巨大殺傷力的往往是對這樣的人:很喜歡用戰術的勤快來彌補戰略的懶惰,偏偏又很上進,而且又是急性子。最終的結果是:焦慮-戰術的勤勞-更多時間資源和注意力資源被浪費-階段性充實的精神麻痹-時間和精力的不合理使用-與真正的成功漸行漸遠。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以很多同齡人罹患焦慮癥而不自知,體現為知識焦慮,時間焦慮,機會焦慮,教育焦慮,如此等等。

知識焦慮:無時無刻不希望充實自己,武裝到牙齒,化身“海綿”寶寶。知識付費軟件大把,各種打卡,囤課程,囤書,跑線下見面交流會。但往往學的東西多而雜,而非小而美。積累的知識往往不是真正的斜杠青年剛需。

時間焦慮:對自我時間的使用現狀高度不滿意。往往目標過多,心急吃豆腐,一口吃胖子,對項目消耗時間的預測能力不足,導致本來就稀缺的時間背負更多債務。手機里各種時間管理APP,卻越用越不夠用,效率始終難以提升。

機會焦慮的人似乎想抓緊每一次機會,在不同機會間患得患失。教育焦慮則是把焦慮的主體,從自我轉移給了孩子,相對應就體現在了孩子現階段的教育。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世一遭,本就辛苦,負重前行是所有中年人的使命。但,負多少重量,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因為生命的精彩,并不在于你懷里揣了多少寶貝,背上背了多重的擔子,而是你在人世間游走時,滿眼的風景,滿心的歡喜。背的多了,揣的多了,往往要背下弓去。擔子越重,寶貝越多,越需要低下頭去護住懷里的,扛起肩上背負。而眼里看的少,心里歡喜不夠多或者不夠持久,也是情理之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以,學會做減法是人生的智慧。人的一生不就是輕松而來,不帶片衣遮體來到人世,孑然而歸,不帶分文撒手西歸嗎?

做減法,不是讓年輕人不用奮斗。而是要更精要地奮斗。要把稀缺的注意力用在真正值得的領域,真正有價值的方向。

減輕焦慮只有一個方法:想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來度過。各種焦慮一定也就不復存在了吧?因為當第二天我們睜開眼發現:原來,我們又得到了一天的恩賜!

縱使一世收獲再多,最終離開時都會孑然離去,正如我們光溜溜來到這人世。

如果在這場不可逆的生命過程中,得到的或者希望得到的會引起焦慮,就盡早做減法,還給生命的本真。

愿你,我,都在這人世間輕盈而舞,瀟灑一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隨著“咚”的一聲,“唉,終于放下了,可累死我了,太重了!” 對面一位60多歲的阿姨,剛放下手里的大包、小包與一個鐵...
    村妮子閱讀 232評論 0 0
  • 生命。多么脆弱的生靈,偏偏又那么強大。在一次次的抉擇和徘徊中,我走著一條不知道方向和顏色的路。直到麻木和渾然一體。...
    LY簡閱讀 18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