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媽媽成長法則:活成自己的光,照亮孩子,這3點很關鍵

生日快到了,先生問我想要什么禮物,我說:"清凈"。然后我倆一陣哈哈大笑。

于是周末一早,先生開車帶著婆婆和孩子出去玩了。我在家享受自在清凈,先生和孩子在公園嬉戲玩鬧,婆婆變身攝影師兼攝像師,記錄下父子倆快樂幸福的影像。每個人都度過了一天美好的時光。

這要感謝張小桃《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和靈感。


《你是孩子的光》是一本媽媽自我成長指南。作者張小桃畢業于清華大學, 是DISC 國際認證顧問、Genos EI 國際認證顧問,也是一位踐行"用自己的成長照亮孩子成長"的職場媽媽。

薄薄的200多頁的書里面,作者給出了20多個提升自我的思維模型和工具方法,書中溫柔暖心的文字,循循善誘的引導,發人深省的金句,是一位新時代媽媽對自我關系、親子關系、家庭關系的深刻思考。

其中有三點最讓我感觸良深。

01 想要溫暖孩子之前,媽媽要先讓自己有光

網上有一個笑話:HR面試女性求職者時,眼前會自然呈現一條標簽:

未婚的——有休產假的可能;

結婚沒小孩的——有休2次產假的可能;

有一個小孩的——有休二胎產假的可能;

已經2個小孩的——她都已經2個小孩了,哪有精力好好工作!

雖然這只是一個玩笑,然而玩笑中往往有幾分真意。

比如我以前從事的汽車公關行業,經常要連續出差做活動,所以公司在用人時的確會有一些自己的考量。而身在其中的職場媽媽們,努力想要平衡事業和家庭,但是卻常常被現實打臉,不得不承認兩者難以兼顧。

如果心一橫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雖然會在剛開始的幾個月里面,日日感受遠離職場廝殺的歲月靜好,安心陪伴家人溫馨美妙,但是時間一長,會發現自己的價值完全建立在了滿足家人的需求上面,而自己無關緊要。

以上兩種媽媽,被作者張小桃稱為"天平媽媽"和"總管媽媽"。這兩種媽媽或者看似光鮮,或者看似輕松,其實都有各自的苦惱。

張小桃在書中又提出第三種媽媽:百變媽媽。百變媽媽能夠對自己負責,不依賴外界認同。探索、學習、成長、用自己的成長照亮孩子的成長。

書中以小蓉為例:她本就職于航空公司,因為常年在外飛行而無暇顧家,眼看親子關系日漸疏離。小蓉毅然辭職,通過學習相關課程,完成了從乘務長到職業培訓師的角色轉換。從此可以自己掌握時間,既能陪伴孩子成長,又能實現自我價值,孩子也為這樣的媽媽感到無比自豪。

如果我們也想像小蓉一樣,該怎么做呢?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2個簡單實用的思維模型:"果斷三角"和"SMART法則":

這2個思維模型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我們逐條理清標的設定是否清晰、可執行,點燃行動的火焰!有了這兩個法寶在手,就可以重新出發了!

當你成為百變媽媽,你會有最真切的體會:溫暖孩子之前,你得先讓自己發光。

02 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才有能力給孩子信心

有人說,父母是是世界上最累心的職業:

孩子在肚子里,父母擔心他是不是健全;

出生后,擔心生病挨餓;

吃的少,怕影響發育;

說話晚,怕表達力差;

不會走,怕有問題;

會走了,又怕摔怕碰,怕各種意外……

其實很多時候,看起來是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而實際上卻是父母對孩子的擔心焦慮。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老師在《高情商養育》一書中寫道:有研究表明,人類大腦有著像鏡子一樣的神經元,別人恐懼,我們會感覺到恐懼;別人快樂,我們也會感到快樂。

父母如果過度擔心和關注,大腦的理智思維就會被負面情緒控制,說話、做事就會不斷傳遞負面信息,就算忍住不說,但是父母的否定、焦慮情緒,孩子完全可以從眼神、表情、肢體語言中接收到。

這種負能量會束縛和限制孩子,容易讓孩子失去自我,個人價值感偏低,缺乏自信,引起叛逆對抗,形成比較緊張的親子關系。

所以父母要學會察覺自己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情緒。過度擔心焦慮時,不妨問自己這三個問題:這是真的嗎?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什么?

張小桃在書中寫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使勁踢了幾腳地鐵車廂連接處的門,母子間的對話就此展開:

媽媽:你為什么要踢門呢?

孩子:我想看看是我的腳硬還是門硬。

媽媽繼續問:如果腳硬會怎么樣?

孩子:那可能門會壞。

媽媽:門壞了會出現什么結果?

孩子:列車會停吧。

媽媽:列車停了,我們還能去想去的地方嗎?

孩子:不能。

媽媽:如果門硬會怎么樣?

孩子:"腳會疼,還有可能受傷。

媽媽"腳疼了,受傷了,我們還能去想去的地方嗎?

孩子:"不能。

媽媽:"那么你覺得踢門對不對

孩子:"不對。

媽媽摸了摸男孩的頭,結束了對話。

這位媽媽從頭到尾都語氣平和,沒有粗暴地制止、也沒有強硬地要求孩子"不許踢門"。短短幾句對話,絲毫感覺不到說教和評判式的"要求"。

媽媽之所以這么淡定,是因為她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孩子踢的這幾腳,不至于損壞地鐵,孩子也不至于受傷。她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引導矯正孩子的行為,她也相信孩子會發現自己行為的不妥。

這位媽媽的優秀示范,充分證明:我們只有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才有能力給孩子信心。而我們對自己的信心,來自于對育兒知識的學習、對愛和管的尺度的把握、對自我的覺察和認知。

03 升級思維模式,實現家庭協作共贏

閨蜜小夏向我哭訴:1歲半的兒子進入了叛逆期,很難溝通,而她先生最近總是加班,根本顧不上家里。

小夏忿忿不平:孩子是兩個人的,為什么只有她一個人在戰斗!先生每天去上班的地方是公司嗎?分明就是詩和遠方!

委屈和抱怨的情緒在不斷累積,小夏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

同為媽媽,我能理解小夏的心情。我向她推薦了《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建議她用書中的思維工具:"家庭協作四葉草",來和先生好好談談。

2周后小夏再聯系我時,隔著電話都能感覺到她的欣喜。她說"家庭協作四葉草"真的很神奇!幫她一步一步解決了難題!

1) 找共識,定目標。

小夏和先生深談了一次,達成了共識:經營好溫馨的小家。定下了目標:關心彼此,學會愛的表達。好好學習育兒知識,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2)列問題,找原因。

先生:每天忙著趕項目進度,疏忽了對家人的關心,根本原因是責任心在偷懶。

小夏:育兒壓力大,沒有找到正確引導孩子的方法,壞情緒遷怒于先生。

3)想辦法,解沖突。

先生:每周工作日里至少有一天,準時下班回家吃飯陪孩子。每個工作日,早上給孩子畫一張小畫兒,下班回家后放下手機,陪小夏一起聊天看電影。周末用一天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另一天在家休息。

小夏:學習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習做情緒管理。

4)有結論,要承諾。

他們將以上內容寫成了一份《家庭公約》,貼在客廳留言板上,變成公開承諾,隨時提醒自己,也隨時準備好接受監督。

小夏說,自從有了《家庭公約》,她家的問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雖然不能解決生活中所有的問題,但是"家庭協作四葉草"為她和先生提供了一個優質的思維模式,他們有足夠的信心一起攜手經營好他們的小家!

正如張小桃在書中所寫:"家庭里沒有難解的矛盾,只有問題的逃兵,是在習慣里苦惱,還是在陣痛中快樂,這是一個考驗愛的選擇。"

04 寫在最后

"當媽就是一場對生命的試煉。用高質量的生命狀態去影響另外一個生命,是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張小桃。

張小桃《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是一本智慧媽媽成長法則。作者成功破解了困擾媽媽們工作和生活的難題,讓更多的媽媽看到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我們可以在做好媽媽的同時,成就自我,實現自己豐盈蓬勃的人生!

希望我們每一位媽媽,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