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點正經的閑話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說點正經的閑話:

可能很多人還不能理解文藝作品與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關系,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不相關的兩件事。

您錯了。

我們從小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構建我們世界觀與思維邊界的東西里,除了科學以外,小說、詩歌、電影、音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科學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取決于一個人具備的思維模式。就連科學這個定義最早也屬于自然學 ,并附屬于哲學。

那個畫設計圖的達芬奇,打非洲鼓的理查德費曼、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他們并非能從文學藝術中領悟科學的真諦,而是文藝的寬容拓展了整個社會的寬容度,進而讓科學有更大的空間。當一個社會在文化上鎖死的時候,因為價值觀恒定,很多東西會在這個價值觀下鎖死,進而讓科學本身也鎖死。納粹當年燒掉猶太科學家的書,要納粹德國的物理學,前蘇聯要李森科的遺傳學,清朝百年閉關鎖國和10年里“又紅又專”的愚民政策這些都是例子。文藝上越多的束縛,就回越多的阻礙社會的發展,文化藝術是拓展人類思維邊界的沖擊波,在它們改造了社會、讓社會更有活力之后,才是事實上的第二梯隊:科學。所有偉大的復興從根本意義上而言,都是文藝復興。

更何況我們站在一個馬克思寫《資本論》時想破腦袋都想不到的信息時代,未來就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我們當下的問題并不是管控大家思想和觀看途徑,而是如何解決娛樂文化對于我們民族青少年精神的迫害。我更覺得應該把大學必修的馬哲毛概改成《娛樂至死》和《論自由》。那些泡澡看斗獸的羅馬青年,穿絲襪燙頭發的西班牙貴族,提籠遛鳥的晚清少爺是成不了大事的。

一個民族的牛逼遠不是“閉關鎖國”能造就的,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