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比懷戀的童年時光-爸媽篇之二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從我們搬進了另一個更老的房子,生活也更加窘迫了。媽媽不得不四處找零工,因為爸爸是老師,只負責教書育人(我們鄉村里不流行補課,要不然我老爸絕對是搶手的語文補課老師)。春天的時候,剛進4月,媽媽便約好老搭檔,開始做稻田插秧的活計。插秧是我們那里算是比較能賺錢的零工,早出晚歸很辛苦,而且特別傷身。一整天都要呆在水塘里,彎腰插秧,媽媽是一米七四的高個子,彎下腰臉幾乎要碰到膝蓋,是真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天兩個人搭檔要完成最大的產出。春天東北的水冰的刺骨,媽媽要要緊牙關挺過剛剛入水的幾十分鐘,再往后雙腿就被冰的麻木了,干起活來才不至于感覺上更受折磨。這份活計帶給她的除了能養家的一份收入外,還有終生揮之不去的腿病,而我那時候小,并不懂些許安慰和分擔。有了媽媽的這份收入,我和妹妹每天可以吃飽,穿暖,上學,玩耍。

在農村重新分地以前,我們家里只有媽媽有三畝地。 因為爸爸正常上班都是早出晚歸,所以80%的農活都得由媽媽完成。玉米苗長到十厘米左右時,就要開始鏟地了。不到十歲的我對鏟地的鋤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趁媽媽不注意就會拎起小鋤頭去園子里亂刨一通,而且特別有成就感。和媽媽去田里的時候,也會模仿她的動作,對無辜的玉米苗下手。周六周日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一起下田,妹妹就由我照顧,還有家里的一幫小鴨子或小鵝(家里倒是不怎么養雞)。七八歲的我和四五歲的妹妹有一次險些奪去十只無辜的小鴨子的性命。我們幾個小伙伴在一起玩過家家,大家突發奇想,要給鴨寶寶洗澡。于是就端來一臉盆水,把十只小鴨子放進水里洗澡,誰知小鴨子非但沒有想象中開心,反而一個個開始閉眼睛打蔫,渾身瑟瑟發抖,脖子根本挺不起來了。我們嚇得一直哭,然后其中一個比較清醒的伙伴提議用盆扣起來把小鴨子敲醒。結果證明這個方法還是挽救了九只小鴨子,最終有一只成為了孩童的無知的犧牲品。依稀記得那次媽媽并沒有懲罰我們(通常類似這種錯誤,老媽輕則掐兩下,重則苕帚疙瘩加持),只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記得以后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后來,九只小鴨子被我們照顧的很好,平平安安的長大,直到被收鴨子的大叔帶走…

老爸在夏天的暑假里,就開始琢磨如何能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為家里添磚加瓦。他一個文化人,動粗的時候很少,但有一次,老爸居然去開墾農田了。那年整個暑假,爸爸都在圍著一片蘿卜地轉。那片地小的可憐,而且是他在樹帶里開墾出來的。樹帶里的地通常都比較硬,不知爸爸花了多少力氣,才讓土地適合種蘿卜。 不過長出來的蘿卜苗看起來都很健壯,不枉費老爸的一片苦心。雖然這一片地沒多大,但我們興奮了一個夏天。我們全家幾乎每天都要去看一遍,澆澆水,除除草,再撿撿蟲子。仿佛這塊地可以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居然成了全家人最大的念想。對于我來說,一個是第一次知道爸爸居然還可以種地,另一個是每天都去瘋跑的樹帶還能長出蘿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片童年里的蘿卜地已經超越了它的實際作用,除了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充足的蔬菜外,它還帶給我們全家的勇敢面對艱難生活的勇氣,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那年秋天收獲的時候,我們發現蘿卜并沒有開始預想的那么大,但味道很辣,老爸講過年包餃子味道一定不錯。第二年,我們再沒有去那片地里種莊稼,因為大隊里說有政策不允許隨便開墾土地。一直到今,我也再沒去過那片樹林和那片田地。

秋天的時候,我們那里總是會刮起秋風,吹在臉上冷咧咧的,如果剛洗過臉就出門的話,秋風一吹就會膻,紅通通的臉蛋讓人看起來憨厚健壯。秋天也是莊稼收割的季節。我家三畝玉米地位置還算不錯,每年都會有收成。媽媽白天去地里把玉米稈割斷放倒排放成一堆一堆的,然后再把稈子上的玉米撥下來,仍在玉米稈旁邊,晚上爸爸回來的時候,借上一架馬車,把玉米拉回家,這個循環通常要持續一周左右。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妹妹最期待玉米地里的悠悠(一種果實,黃豆大小,成熟后是深紫色的,很甜),悠悠藏匿于高大的玉米稈中間,只有把玉米稈割掉,它才會現身。媽媽總是帶回一把悠悠秧子,上面掛滿了成熟的果實,有時我們猴急的不等把果實摘下來,直接搶過秧子往嘴里送,往往是葉子果子一起搶到了嘴里。一頓饕餮后,嘴巴周圍掛滿紫色的汁水和芝麻粒大小的悠悠籽,我和妹妹使勁的嘲笑彼此,偶爾笑著笑著就會推搡起來,直到媽媽嗔怒著把我們拉開,但不一會我和妹妹又會一起玩起來。

玉米拉回家以后,在媽媽整理它們之前,又會成為我和妹妹的嬉戲場所。 我們一直爬到玉米堆頂上,然后想老鼠一樣在玉米堆里掏一個大洞,等從頂上看到土地的時候就大功告成了。這時整個人垂直站在玉米洞里,只露個頭,其樂無窮。玩累了,干脆直接仰面躺在玉米堆上,呆呆的看天,看飄動變幻的白云,一會兒像綿羊,一會兒又變成鴨子。不過過不了多久,媽媽就會花時間把玉米整齊的碼起來,就像院墻一樣,聽媽媽講,這樣碼起來的玉米,不容易發霉,可以放到年跟前賣掉。秋收時節,幾乎每家的院子里都有玉米長龍,那時玉米是每戶農家一年里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且人們的食物,主要的也是取自玉米。比如常吃的玉米面,苞米茬,炒苞米花。其實各種原因并不是玉米類的食物味道鮮美,讓人愛不釋口,而是玉米廉價,且極易收成,是填飽肚子的最佳選擇。記得那時為了讓最常吃的玉米面味道更好,我老爸還發明了在玉米面里加上油和糖,吃起來香甜可口,真就是愛不釋口了。但這樣的玉米面講難得才吃到的,因為油和糖對那時的我們,一年中的配額太少,雖然是用來吃的,但都得省著用,尤其是糖,小時候對我們而言可謂是奢侈品了。

秋天除了大地里的玉米,自家園子里的向日葵也要收。家里有前后兩個園子,種各色蔬菜,一整年用的蔬菜盡是取自兩個小園子。種類包括茄子,西紅柿,黃瓜,水蘿卜,生菜,香菜,臭菜,豆角,甜稈,向日葵,角瓜,窩瓜。偶爾種的包括小香瓜,花姑娘,媽媽把園子打理的井井有條。我們家園子要比別人花更大的力氣照顧,因為我們家沒有水井,或者更準確的講,我們家園子里的一口水井轆轆被人偷走了,從此便荒廢在那里,不能使用。那時要買一個新的轆轆,要花上百塊,而我們沒有那份預算。所以后來我們用水都是到左右鄰居家挑水,幸而左右鄰居都是淳樸熱心之人,從來不會有一點為難之色,需要多少盡管挑,只要有足夠的力氣,家里就不會缺水。但盛夏雨水少的時候,園子里還是會缺水,畢竟每天晚上給園子澆水是一件極其花費體力的工作,我的爸爸還很少會參與這項體力活,所以園子里的蔬菜長勢總不如鄰居家。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靠著家里的園子,撐過了十幾個春夏秋冬。直到現在,城市的生活里不缺美食,可就是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味道,一家人坐在一起享用一盆菜,吃到撐的站不起來..

冬天一晃也來了。春天的豬仔長大了,媽媽叫來了收豬的商人,他們一起把豬摁在地上,拉出豬的舌頭,聽說這是在檢驗豬是否健康,基本上媽媽喂的豬都是健康的。商人付了錢,帶走了豬,豬圈又空了。媽媽繼續忙家里的伙計,這樣的場景每年上演一次,沒人抒發不舍之情,因為我們更需要錢。通常賣豬的錢留到第二個月初,就會拿出來還債。債主們每個月初都會來一次,直到錢還齊。相比拿到錢,當把錢還清時,我們會更開心。心中又移除了一塊大石頭,腰也挺得更直。在臨近過年還有兩個月時,玉米也賣掉了,得了錢留下一些明年買種子,其他的還是要還債。

臨近過年前一個月,爸爸也放寒假了,家里開始為過年做準備。小時候過年是天大的事情,所有其他都得為過年讓路。第一要準備的,就是一家人的新衣服。媽媽會去城里采購,但不帶我或者妹妹,因為我們還要花一份車費。我們從早上媽媽出門就開始翹首期盼,直到晚上媽媽回來,我們憋的一口氣終于釋放,圍著媽媽嘰嘰喳喳。除了新衣服,媽媽通常還會給我們帶一些城里的好吃的。我最愛吃油炸麻花,爸爸也很喜歡。新衣服很漂亮,媽媽的眼光從來都是時髦感超強。但新衣服只能過年那天穿一天,睡覺前就得脫下來收進柜子里。因為它們正式出場的時間的過年后第3天姥姥的生日聚會上。那時姥姥家親屬云集,衣服一定是一個比一個光鮮,媽媽是好強的女人,自然不能讓我們落后。

除了新衣服,過年還要準備很多吃食。這些吃食類似老家約定俗成的習俗,種類一成不變,但年年期待萬分,濃濃的年味總是從準備這些吃食開始。最重要的兩項,一個是粘豆包,另一個是餃子。每年這兩樣年貨都是爸爸媽媽一起動手準備。一是因為量很大,另一個原因是爸爸始終都不太信得過媽媽的手藝,這么重要吃食的最關鍵環節基本上都是由爸爸完成的。那究竟量有多大呢? 粘豆包可以裝滿兩個化肥口袋,餃子也是一樣。做好后,放在園子里的一個秘密儲藏室(儲藏室是借由園子里的柴火堆掏出來的一個洞,隱秘性很好),然后整個冬天只要想吃,直接撿出來上鍋蒸上,即方便又美味。對我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是,被節省下來的準備飯食的時間,可以被充分利用起來進行其它年間的娛樂活動,比如說看電視,比如說走家串戶,再比如說玩撲克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