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感悟|讓獨特的你,亮瞎別人的眼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是三維立體的,可能還不止三維,需要四維、五維甚至更多維才能描述一個人。除了長相、言辭、神態還有性格、閱歷所有這些,拼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你。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即使是雙胞胎,在爸爸、媽媽眼里他們也是不同的,因為每一個都那么特別。

1、和“中庸”之道說再見

中國人一直以來講究“中庸”之道,不要特立獨行,以大眾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只要你出頭,必成為眾矢之的。一些人就開始掩蓋自己的能力,即使真的比別人強,也裝作謙虛、低調,時間長了,這些強項就慢慢消磨,最終無處可尋,自己也變成一個四面光滑的石子了。這樣的你,活在別人的陰影里,注定一生都見不到太陽。

如果你更愿意不甘平庸,就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去發現更優秀的自己。即使大環境是消極的,壓抑的,我們也要做到不被影響。

2、在試錯中成長

假設你的孩子畢業考要填寫志愿,你會糾結到底什么樣的學校適合他?或者現在熱門的學校是哪個?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是什么?……

你會做各種調查,并把結果告訴他嗎?

容易受影響的孩子,或者沒有自己主見的孩子往往就會接受你的建議,因為他對自己沒有自信,不僅是學習能力沒有自信,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也沒有自信。那時我們就更不應該替他做決定,不管怎樣艱難的選擇,一定要讓他自己決定,沒有這一次,以后人生路上的關鍵路口,他都會因依賴而喪失自我。

就像前幾天蕭秋水老師的講座中談到的“巨嬰癥”,沒有獨立人格,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實際上是人格的未成熟,沒有經歷世事,沒有辦法得到成長。有時,也是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不管對錯,我們尊重他們認真考慮后的選擇。

人生原本就是一系列的試錯中成長,沒有失敗怎么學得到經驗呢?

我們也沒有必要為了給孩子挫折教育而老是批評、責怪他們。這會打擊他們原本不多的自信,物極必反,自卑的孩子,就會把自己縮進更小的殼里,不敢表現。更沒有獨立自我。我們需要給予他們的教育,一定是樂觀的、向上的。批評是需要的,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還有任何進步,即使微不足道,你的表揚會給他們自信與挑戰困難的勇氣。

如果你實在改不掉脫口而出批評人的習慣,那么我們希望孩子要有抵制負面信息的能力,一個耳朵聽進去,另一個耳朵過慮掉。負面的消息不要在心里停留太久,我希望他們相信自己并沒有你說的這么差勁,多想想自己的優點,并且寫下來,心情不好時用來鼓勵自己,給自己點贊。

只有讓孩子做自信的自己才會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才可能走上特立獨行之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3、讓獨特的你被更多人看到

我們再來說說,怎么樣讓自己的獨特之處發揮的更好呢?《你充電了嗎》這本書是討論了關于天賦的事,人最大的成長和發展潛力就在于自己天生擅長的領域。你花越多時間在上面,你就會成長得越快。往往這樣的人,對工作的投入度是其他人的6倍,擁有高水平的整體生活滿意度的概率是其他人的3倍甚至更高。但是,如果你忽視了自己的長處,把精力用于修補你的劣勢時,就如同在和地心引力作對一樣,看不到效果。

所以我們提倡精益求精,好像在說我們的做事態度,其實也是說對待擅長的事,要投入更多精力,才可能成就與眾不同。不一定指你謀生的工作,也可以是業余愛好,如果你喜歡鉛筆畫,畫得也已經不錯了,那么持續下去,必能成為你與眾不同的標簽。

我們相信,當你的擅長項變得非同凡響時,自然會引起想與你對接的人的關注,就像PPT做得出神入化,同樣也能成為網絡牛人一樣。做自己擅長的事,關注與自己所做的事相關的群體,提供市場需要的服務或產品,總有一天,你也能成為某個領域的牛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