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羞恥的夢
她說,“我經(jīng)常做著同樣的夢”。
“有一次,我和一群人玩著,大家在一起商量要搞一個派對,集體換上警察的衣服,我也同意了。
我在夢里想,既然要換衣服就先把自己身上的外套脫了吧,說著,我自己先把套頭衣服脫了下來,回頭一看,他們沒有一個人行動,全部站在我身后,笑話我脫衣服,我往自己身上一看,那件套頭外套下面居然什么都沒穿,我赤裸著上身站在他們中間,羞恥極了“。
她對我訴說著她的難堪,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趾 。
這樣的夢經(jīng)常在晚上,造訪她。
在白天,這樣的羞恥感已經(jīng)折磨她很多年了。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沒有辦法在一個團體中呆太久。人越多的時候,她越覺得難受。
羞恥感像是一種恥辱感,她把自己關在一座監(jiān)獄里,走不出去,也沒有人能真正進來。
這座監(jiān)獄又像一個保護殼,她唯恐真實的自己大白于天下,被全世界拋棄。
02 難言的痛
Brene Brown教授在她寫的書《I thought it was just me》里面提出了她對羞恥感的定義:羞恥感是一種相信我們是有缺陷的并且因此不值得被接納和歸屬的,強烈痛疼的感受和體驗。
羞恥感不同于憤怒,悲傷等情緒,后者尚且還可以通過攻擊,哭泣等方式去表達,羞恥是最不敢與人言說的感覺。
在《解讀羞恥》一書里還提到:羞恥感不是內(nèi)疚,兩者有巨大區(qū)別。羞恥專注于自身,內(nèi)疚專注于行為。羞恥是“我很糟糕”,而內(nèi)疚是“我做了很糟的事”。
羞恥里面包含著太多復雜東西,自卑,壓抑,敏感,各種各樣情愫交織,讓人備受折磨,但是再難受,也會本能地把緊緊把瓶蓋捂住,生怕它跑出去一點點,讓人看見。
羞恥首先是一種異類感。我跟別人都不一樣,他們在是一伙的,而我則是自己一個人,被群體排斥在圈外,孤單無助地傻站著。其次還有缺陷感:我有一個很難以啟齒的秘密,或者無法修正的缺陷,與別人比,我是最丑,最傻的那個。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一生努力奮斗,積極進取,獲得再多成績,也無法改變她和妹妹不一樣的事實,妹妹輕而易舉地可以獲得父母所有的關注,而她是家庭中的異類,不受歡迎的隱形人。
羞恥感的最底層,是對于自己不被愛的痛苦,更是作為人這個物種的羞愧,既然被帶到這個世界上,卻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長處和價值,被同類所接納和看見。
一旦接受這個信念,無論對誰來說,都是奇恥大辱。
03 靜默之殤
有個朋友告訴我,她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調(diào)動,經(jīng)常轉(zhuǎn)學,剛開始幾次還沒有特別的感覺,直到有一次,她又要去新學校報道。媽媽把她送到教師門口,像以前一樣離開,讓她自己走進教室。
媽媽走后,她站在教室門口,聽著里面的同學嬉戲追逐,熱鬧非凡,她突然很害怕進入教室,她怕其他同學像異類一樣看著自己,評論自己,身高長相,穿著打扮,家境來歷,都成為大家爭相交流的談資。
她在門口,足足徘徊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直到班主任發(fā)現(xiàn)她,把她領進了教室。走進教室的那一剎那,她看到全班的目光,像刀片一樣,整齊劃一地飛來,她覺得自己的臉上像被刀劃破一樣,火辣辣地疼。
直到她長大成人,才明白那叫羞恥感,可是它已經(jīng)如影隨形地跟著她。壓得她根本踹不過氣來。
在痛苦了很多年后,她終于鼓起勇氣,去分享這個羞恥的感覺。
原來,羞恥的背后,是她自己想要極力隱藏的感覺,那就是,她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孩子。
當她把這個感覺說出來,并一遍又一遍地去描述它之后,她如釋重負。更奇妙的是,當這個秘密不再是無人知曉的時候,她的羞恥感好像慢慢消失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羞恥感是所有情緒最具殺傷力的一種。我們看過很都討論憤怒,悲傷,恐懼的文章,但是關于羞恥感的,少之又少。
因為羞恥感最大的傷害,便在于它的靜默。很少有人愿意去談及,便自然少有人去考究。
羞恥感告訴你,你現(xiàn)在的體驗和經(jīng)歷,是所有人都不曾經(jīng)歷的,你跟其它所有人居然不是同類,是需要躲起來的“怪物”。
靜默會讓負能量在自己身上慢慢累加,同時,阻斷和外界溝通的橋梁,讓你信以為真,一生不停地重復羞恥下去。
要化解羞恥感,便要打破靜默。
每一種羞恥感背后,都有一個必須拼死保護的秘密。說出這個秘密,它就不再具有殺傷力。
這個秘密的內(nèi)容因人而異,但是探索到最底層,通常都是對于自己做為一個人的價值的全盤否定。
當秘密不再是秘密,它便失去了價值。
把它們訴說出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那么異類,別人也不會真的如你所想,全部離你而去。
當你愿意去談論這個羞恥之時,便是它離開之日。
你會發(fā)現(xiàn),生而為人,本身就是價值,不需要向任何人說抱歉。
文中所涉及案例,已獲得來訪者授權公開。
如果你愿意,請通過簡信與陌山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