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及其他:9寸 iPad Pro 和 Apple Pencil 的使用體驗

我用9寸 iPad Pro 替換掉了 iPad mini 2

這一年,我越來越少坐在辦公室里長時間寫東西了,倒是在旅途上、地鐵站邊的啤酒館里、樓旁新開花的樹下,更讓我容易忘記時間(當然還有電池余量),自自然然地寫下去。
僅僅有一樣變動?—?— 我把 iPad mini 2 換做了新開售的9寸 iPad Pro。
新型號薄了點,重出100g左右,但掂量著并沒有變化。屏幕更大,打開同樣的文檔,能顯示的段落多出一些。


iPad Pro 與鍵盤組合
iPad Pro 與鍵盤組合
寫字界面的尺寸差別
寫字界面的尺寸差別
我的包里通常帶些什么

上班、出差或是坐高鐵回家,我差不多總要帶著下面這些東西。


Moleskin/Midori/Maruman筆記本和三只三菱筆
Moleskin/Midori/Maruman筆記本和三只三菱筆
開瓶器,Kindle,降噪耳機
開瓶器,Kindle,降噪耳機
自己動手

我當然沒有買 Apple 自家的鍵盤。
用直尺、量角器測出 Minila Air 這款鍵盤的側面形狀尺寸,花兩個小時設計,隨后用3D打印機打印兩個小時。用3M VHB膠帶粘上去,就能牢牢地承載從手機到大小平板的分量了。
鍵盤不輕,但是和辦公室常用的HHKB小鍵盤尺寸、布局類似,因此離開不得。反倒是正經的筆記本電腦,除了特別要緊的時候,已經不大用到了。


Filco Minila Air 專用支架 (3D打印)
Filco Minila Air 專用支架 (3D打印)
有時候小屏幕一樣可以干活
有時候小屏幕一樣可以干活
很像四通中文處理機的體驗
很像四通中文處理機的體驗
不役于物

無論是對工藝、工具還是研究方法,執迷于一種,便執拗地要用它來完成全部事情。這是人們的通病吧。不管什么功能、特性的零件,都想用CNC車銑來加工。不管什么樣的時代,都要用集團分析法來整理。看漫畫、聽音樂、記筆記、讀文獻,全都要用iPad來做到。真的是為了更便利嗎?
用 iPad mini 工作的時候,我一直帶著紙本和鉛筆。
鍵盤和屏幕適合輸入列表、大段文字、截圖、照片。紙面卻意外地能提供全局感?—?— 即便是A6尺寸的本子,也足夠用來規劃篇章和畫面的位置了。標上數字編號和關鍵詞,就能在思路中跟數字文本關聯起來。


把紙張當作布局工具來用,不是很有用嗎?
把紙張當作布局工具來用,不是很有用嗎?
概念草圖上加編號,就能和數字文檔對應起來了
概念草圖上加編號,就能和數字文檔對應起來了

至于Apple Pencil,和紙筆配合使用的方法也有許多,你不妨試試看。

閱讀

想起十幾年前讀碩士的時候,老師說,”我自己每天要看12小時的書,你們年輕人事情多,就看8小時好了”。如今早已沒有了拿學位與求教職的壓力,當然也不需要跟同儕攀比每天讀書的時長。但焦慮如內熱,仍然常在懷中。時常要自問:我對十年之后的大勢仍有預見么?我對這個世界仍有推動么?我并沒有什么好辦法來回答這兩個問題,只能關閉朋友圈,與碎片化閱讀盡量保持間隔,并按照過去讀書時候的法子,靠著讀動態、綜述與經典作品,一個個領域推過去。這樣子的閱讀需求,是沒法由單個編輯機構或者是任何社交網絡來滿足的,只有用RSS這樣的工具,自己探索、挑選、規劃、匯聚起來,才能盡量避免畫地為牢的窘境。
在線期刊與類期刊(”自媒體”),有時可以提供進一步閱讀的線索。那么最要緊的是,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全部已知信息源的最新動態都瀏覽一遍。顯然微博、微信公眾號、讀讀日報、知乎專欄的操作方式都遠遠不合格。幸好RSS未死,出色的應用 Inoreader 在 iOS、Andriod、網頁端都可使用。快速瀏覽用它,普通電子書用額外帶著的 Kindle,大開本的掃描 PDF 用多看 ,是一個不錯的組合。


Inoreader 和 RSS
Inoreader 和 RSS
什么時候用Kindle,什么時候不用
什么時候用Kindle,什么時候不用
筆記或寫作

我在小時候從不做筆記。后來為了寫論文,開始做引文卡片、札記,如今經常要做寫文檔和課程提綱,不能不設法找個途徑整理素材、聯屬成文。在 iOS 平臺上,我以為 Liquid Text + Ulysses 是最好的組合方案。 Liquid Text 需要額外設一個美國區 App Store 賬號才能下載,但完全免費。Ulysses 中國區就有,最近則是有128元的優惠價格。
這兩個應用配合之下,PDF格式的電子文檔,能夠被隨意摘錄(無論是文本、插圖還是掃描版本的任意部分),導入 Ulysses 之后,引文與出處都會自動羅列。利用 Ulysses 的Markdown 編輯功能,一邊寫,一邊就能設定好文章的層級結構,隨后直接導出排版良好的PDF/DOCX等文件。
我錄制了一段視頻來演示這個流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MDIzNTgwNA==.html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