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跟你跳舞,我想要一曲華爾茲。
我不會跳舞,但是忍不住去觀賞,閑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午的芭蕾舞劇,被身段和管弦樂同時寵愛,臨時跑回沒有飛機大炮的年代看他們談情說愛,那時的人會不會也會像我,驚嘆他們優雅的一舉一動,贊賞他們美妙的一絲一弦。
唯一跳舞的經驗,可能就是在馬賽的私人派對上,一個高個碧眼棕發男生教我的salsa,月光下,節奏已經聽不大清,只記得向前和向后,協調極差的跟著他的步伐。窘迫之余的聊天,從語言到音樂,一直到酒吧打烊,從我家到海邊,幾個年輕人對著月亮唱歌彈琴,那一晚就像是夢一般。還記得那個在我腿上留下電話號碼的女孩,悄悄對我說的話:我根本不相信共產**,人人天生不同,各有所長,努力也不同,怎么平均。我也記得在一曲奏畢后大家開心的樣子,和叫encore的期待,還有被紳士地輕吻手背,滿溢著欣賞的眼神,那一刻我們都在一起,沒有國籍,沒有界限,我們在海岸邊分享,即使沒有給前來尋煙的路人幫助,或者甚至沒有記住彼此的姓名,不在乎開端與結局,只記得依依惜別時的貼面和溫暖。也只有在法國才會發生了吧。
至于外國人始終無法理解的廣場舞,我倒覺得是中老年們發明的不錯的運動,中國人已經夠壓抑了,這個出口不算很糟糕。只是它無關藝術與高雅,只有組織與規范的中國特色。我無法想象中國人民在廣場上跳起一男一女的tango,也無法想象法國人民在協和廣場上廣場舞而不是罷工示威。
以前問為什么漢族的舞蹈就沒有少數民族那樣多元化,一個朋友這么說:漢字已經足以表達情感,少數民族表達不出只能依靠音樂與舞蹈。如果真是這樣,漢字還真是大有可為的藝術。
今天突然就想起了那段舞,所以有了以上文字,人生總要學會多種表達方式以尋求出口,實在不濟,去混混廣場舞也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