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啟蒙老師孟銀花

回憶我的啟蒙老師孟銀花

楊惠卿

電視上,播放著紀念第33個教師節的文藝節目,臺下坐著眾多年高望重的老師,聽著電視上歌唱家、藝術家等名人在回憶自己的老師,我的腦海里也又一次閃現出我的啟蒙老師孟銀花。

我沒有像現在的孩子們那樣上過幼兒園和學前班,孟銀花老師是我一年級的老師,是我走進知識海洋和人生征途的第一個引路人。我記不得是哪位大師說過,在人的一生中,第一次是對你影響最深的。我的一生雖說上學的機會不多,但經過的老師也不在少數,但啟蒙老師孟銀花則是影響我一生的重要人數之一。半個世紀過去了,孟老師那英姿颯爽的身姿,教我們學習敬禮的樣子,直到今天還在歷歷在目,就像昨天發生的事一樣。

我上小學是在原山西省雁北地區平魯縣下面高完全小學校。和現在學校老師跟班教學不一樣,孟老師只教了我一年。但這短短的300天,孟老師就像烙印一樣永遠銘刻在我的心里。孟老師是我接觸到的除我媽媽外的第一個女性,教會了我知識、唱歌、手工、勞動及為人處事等媽媽不能給的東西,使剛走出家門的我一下就開闊了眼界,“啊,外面的東西真美好,孟老師知道的事真多!”讓我對孟老師有一種神圣的敬佩和依賴。

她是一個慈祥的媽媽,用溫柔的愛心呵護著自己的學生。當時我們上學可以說是什么都不知道,有的同學老是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孟老師就一個一個把他們引到自己的座位上;有的同學一進教室就哭,孟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哄著、逗著他們,還有的同學連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尿、拉在褲子里是常有的事。上學的第一個學期,為學生們處理屎尿是孟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不管怎樣臟,孟老師都沒有責怪過孩子們,都是那樣認真地給孩子們處理。當時也沒有衛生紙,更沒有尿不濕一類的,為了給孩子們處理屎尿,孟老師經常到高年級班里收集學生們用過的舊本子,放在教室里以便急用。以至于有的學生們干脆就叫起了“孟媽媽”。

她是一個辛勤的園丁,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為同學鋪開了一條通往社會的大道。當時,我們學的課本比較死板,先是拼音字母,然后才是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為了讓孩子們盡早了解社會知識,孟老師就邊教拼音,邊教漢字,同時結合漢字給我們講解有關的知識,使我們知道了,日就是太陽能發光,是世界一切的動力源泉。田能種地,我們吃的糧食全部是在田地里長出來的,而且種莊稼是件非常勞累的活,要我們注意節約糧食,等等。特別是孟老師教育我們的“好好學習知識技術,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坐在安靜的教室里讀書寫字,是我們的幸福”的教導,永遠激勵著我,感染著我。不僅如此,還教我們唱歌,教我們做手工,還帶我們上山挖藥材,賣到供銷社換成鉛筆發給我們。讓我們這些不懂世事的孩子從小就懂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她是一個稱職的導師,用自己的言行教導同學們文明禮貌、寬容解理和尊重和諧。我記得十分清楚,我們到學校上的第一節課不是認字寫字,而是孟老師親自示范教我們遇到長輩和老師時,怎樣避路相讓,舉手敬禮,給我們說了同學們相互幫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道理。還手把手地教我們怎樣幫助同學整理衣服,收拾文具,當同學有困難時要及時幫助等,使我們這些萍水相逢的孩子們就像親兄妹一樣相處。說也奇怪,我們一個班的60多個孩子,相處的一年的時間里從來沒有吵過架。

她是一個可信的朋友,用自己的愛心在同學們心里樹立起一個人類靈魂工程師為人師表的楷模。由于我們是第一次走出家門,什么事也不懂。說起來也就是苯,新發下來的書。用不了幾天就把兩個角卷起來了,書也成了個半圓的了。孟老師一方面教我們學習包書皮,一方面幫助同學們把書弄平了。而我則是最費書的一個了。人家的書能念一個學期,而我的書是學一頁撕一頁連半個學期用不了就沒有了,孟老師只好把她的教課書給了我。我的作業本也是用一頁撕一頁,到了最后連一張紙也沒有了。回家向媽媽要本子,媽媽以為我把本子撕的玩了就不給。孟老師專門陪我回家和媽媽說明了情況,從此后,我媽就把買本子的錢給了孟老師,只要本子用完了就及時給我新的。不光是我,全班同學都是這樣,只是是學生的事,孟老師都不辭辛苦地操勞,而且臉上永遠都掛著那面讓人感到十分溫馨的笑容。這個笑容直到今天,我都牢牢印在我們腦海里,溫暖著我的心。

由于我搬遷回朔縣老家,剛讀完一年級就離開了孟老師,但心里一直非常想念。也是我們有緣,就在十多年后,我和孟老師在火車上邂逅相遇。那是1975年夏季的一天,我坐火車到大同市出差辦事,那時我高中畢業參加了工作在朔縣大夫莊公社當支部教員。上車一進車門我就看到對面座位上坐著一位特別精干的中年婦女。走進車廂感覺特別眼熟,我就特意坐在對面,定神一看不由我就喊出聲來,“啊,是孟老師”。坐在對面的孟老師也一下就認出我來了:“你是楊……”。我連忙回答“是,是,是。孟老師您好。”說著,我緊走幾步急忙向前雙手不顧一切地捉住孟老師的手,止不住激動的淚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孟老師也動情了,雙眼眶紅了含著淚水,一邊用手給我擦著淚水,一邊還像十多前那樣慢言細雨地安慰著我。一路上,我們師徒倆就像娘倆一樣,拉家常,談學習,談工作。聽說我高中畢業參加了工作,孟老師特別高興。由于在上世紀70年代,我們的在校時間只有9年,五年小學,二年中學,二年高中,而且學習的環境也不穩定,學習的課程也不齊全。所以,孟老師特別囑咐我要利用工作機會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多學一些我國古代的精華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工作中要向老師傅們學習工作方法,鍛煉自己。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在不知不覺中度過。到了大同,分手時我們還一再約定以后多聯系。但以后就再也沒有聽到孟老師的消息。

就在前幾天,一個同事說起孟銀花的老師是他的親戚。這個意外的消息讓我激動了好幾天。終于又打聽到我敬愛的老師的消息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老人家的手機號,不能聯系到她老人家,讓我十分欣慰的是,老人家雖然年愈八旬,但身體特別硬朗。在這里,我只能用一副拙聯表達我的心意,并祝愿孟老師健康長壽:

熱而不炎溫而不靜老師宜為天下楷

愛之彌甘嚴之彌明先生堪稱萬代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