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童年似乎都被各科作業,各類興趣班,各種補課……壓得喘不過氣了,每天各種學學學,小小稚嫩的肩膀,肩負著父母與老師的厚望,或者是攀比……總歸缺少了幸福的童年。
想想我們小時候,在那個經濟落后的年代,童年雖辛苦,卻也苦中作樂,充滿樂趣。
家住在靠海的一個小農場,每到周末或是寒暑假,午飯過后,三五小伙伴便相約,用礦泉水瓶裝上開水,瞞著父母,偷偷跑去海邊。
路過田地,就跑去隔壁村偷挖地瓜,去到海邊便開始分工,找樹干,生火烤地瓜。不出一會便聞到一股地瓜皮的燒焦味,然后熄火挖出來,吃地瓜心切,也不怕燙,剝掉黑乎乎的外皮,里邊醇香粉甜,人手一個,哈吹著熱氣,便迫不及待的送往嘴里,吃得急了,不小心被燙到或是噎著,趕忙喝口水順順氣。
當然,這吃得開心了,回頭,村民發現地瓜被挖,免不了去學校告狀,周一升完旗,校長發言批評,卻也不知具體是誰,也只得作罷。我們也倒是有所收斂,不再做壞。
吃完地瓜就下海玩水了,當然,這是大海潮落時的風平浪靜,我們才敢下去玩,洗洗澡,然后再挖挖土,偶爾還能挖出個海白來。或者沙灘上撿撿貝殼,玩過家家。
盡興之后,便估摸著時間,回家準備晚飯了。
以前一到下大雨,或是臺風過后,河水上漲,幾個小伙伴便去砍根大小適中的竹子,買魚鉤,魚線,自制魚竿,在魚鉤不遠處綁上泡沫,以此判斷魚兒咬鉤的情況。再去土地肥沃的地方挖上幾條蚯蚓,大人帶上魚網,小孩帶上魚竿,一道去河邊捉魚去了。
不定能釣上幾條魚,倒是享受魚兒咬鉤,泡沫上下浮沉的樂趣,有時起竿快,魚兒未上鉤便已跑了,有時起竿慢,魚兒也早已吃完蚯蚓跑遠啦,偶爾釣上一兩條,甚是歡喜。
回去后,便是清蒸,水煮,燜,煎,想怎么吃怎么做。
還有,臺風過后,椰子樹上的椰子被臺風打落,便去撿回來,青椰子就破開喝水吃肉,老的椰子,就拔掉外皮,在上方的三個孔印其中一個,挖通,然后倒點水出來,洗些糯米放進去,再封住洞口,鍋里放水,燒火開始煮椰子飯吃了。
兩三個小時后,就把椰子拿出來,稍涼之后,破開,哇呀,陣陣糯米和椰香椰肉味飄來,真的是美味,甜甜的,香香的。此時的椰子肉有點軟了,糯米飯和椰子肉都可好吃了。
08年,說是建設文明村,道路建設,家里的那幾棵椰子樹砍了,好多年沒有自煮椰子飯吃了。
以前田地里田螺多,老是會殃及秧苗,不加處理,田里便被吃掉大半。這時,我們小伙伴又出場了,帶上水桶,撿田螺去了,不多時,便撿滿水桶回來。
先用開水煮一遍田螺,然后便把肉挑出來,用鹽巴洗上幾遍,放油起個熱鍋,丟上蒜頭和幾個小紅辣椒,這炒出來的田螺肉啊,當真是美味。
現在田里倒是難尋田螺的影子了。
還有,每每雨后,提上籃子,帶把小鐮刀,便去挖野竹筍了。回來后,切成適中大小的筍片,再水煮一遍去其苦味,再去摘點芋頭梗,拿點五花肉,放鍋里燜,好了之后,又是一道美食。
也經常去摘野菜吃,特愛的就是百花菜,在種地瓜的田地里長的最多,摘其嫩芯,回來后洗凈,可用蝦醬炒,可煲湯,其味稍苦,不澀,今年的四月份剛吃,當真的美味。不過,因現在都沒人種地瓜了,也是難覓其蹤影了,偶爾野外也能尋到一點。
小時候可喜歡吃這個了,但是不知道怎么稱呼啊,好像中藥名叫柿蒂
這個長在山坡上,一片紅土,一片墳墓,每年清明節過后便熟了。
雖說生長的地方有點小恐怖,一個個墳墓,靈異故事看多了總會害怕,但是也阻擋不了一顆吃貨的心。
也是三五搭伴,上坡摘野果去。這個熟透了的好吃,但是也不能吃多,或是吃不熟的,容易便秘。貪嘴可沒少受苦,哈哈。
上小學時,每天下午總會提前到學校,玩跳繩,擲紙球……三五成群,做著游戲,于土地面上跑跑跳跳,不亦樂乎,上課鈴響,才依依不舍的跑回教室。
下課后,課間十分鐘,或是課外活動,再繼續玩,或是一起聊八卦,唱歌,講故事……童年趣事總是這么多,甚是懷念。
現在的學校,在這寸土寸金的時代,有的學校,有的幼兒園,有多少土地能讓孩子們與土地親密接觸?全都鋪上地磚,水泥路。
有個暑假,母親把家里的牛兒交于我,早上牽著牛出去,尋個草兒肥美的地方栓住,中午烈日當空,又過來,遠遠的牛兒便看到,看我一小會,便自顧自的吃草了,有時候去晚了,牛兒遠遠的就這么目送我來到跟前,悠悠的望著我,好似在說:“小主人啊,你咋才來啊,太陽這么曬,我都快渴死了。”
這便趕緊牽它去喝水,玩了之后,便覓個靠水或陰涼處,好讓它休息防曬。
傍晚過來,牽著它吃會兒草再回家,它在吃,我也沒閑著,用手抓一把又一把自認為肥美好吃的草送于它跟前,張嘴吃下,呼扇著大眼睛看著我,便又自顧自的吃草去了,有時候也會用頭親昵的碰碰我。
我無聊時,也會對著它唱唱歌,哎呀,人家是對牛彈琴,我是對牛唱歌了,哈哈,不過,我覺得牛兒聽得懂我唱的。
吃飽了就回家去了,牛兒為咱家犁田耕地好不辛苦,我得對它好點不是?
后來,有了機器后,也不用牛耕地了,牛兒也賣了。
近來愈發慵懶,晚飯過后,懶于外出散步,便窩在房里宅著。長大后,總歸少了兒童時期的好動。
此間一去江湖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