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之下,豈有完卵?
? 《危城》講述一個軍閥的兒子(古天樂飾)到一個小城為非作歹,被小城保衛團團長(劉青云飾)抓著、審判、關押,小城居民懼怕軍閥,放人;貴公子變本加厲,人們覺醒反抗的故事。導演想要表現的很多:諷刺現實社會的權貴、普通百姓的怯弱與覺醒、師兄弟情誼、游俠情節.....說說幾點我的感受:
一、真實人性的復雜。
越長大,也深刻的認識:人性不是簡單的好和壞、善和惡、美與丑這樣的絕對的二元標準開區分,它就像太極的里的陰陽,他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個相互擁抱、轉化。電影里百姓要求放過變態惡公子(大軍閥的兒子),保衛團團長面前跪下,甚至在變態公子戲弄自身殺時,全力搶救,不敢讓他們死。在強權面前,求自保,可以放棄所謂的道德和是非判斷,為了自身安穩,不在乎別人死活都可以。在不涉及自身安危時,好管閑事,呼吁追求公平公開公正。在影片中,剛開始接納外鄉人的矛盾輕易化解,因為他們聽從當地權威領導。在遇到更強權時,就見風使舵了,畏懼于更大的強權,妥協自己換取平安,也不敢計較是非對錯。生活中我們也是。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過了一定年紀,我們某些標注就模糊了,或者是底線也已經模糊了,因為我們眼里只有利益,為了個人利益常常不會去做那些我們內心深處覺得對的事,千百次掙扎后,我們選擇了對我們最有利的那個。電影最后也寄托了導演的希望,希望那些被欺凌的老弱病殘能夠拿起武器反抗。當社會都覺醒,起來反抗時,一切強大的勢力都是紙老虎。只希望這樣的醒悟,不要來得太晚!
二、同門兄弟之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鏢師這個被現代交通拋棄的職業,應該是比較古老的職業之一。有這樣的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問路不問心,問心問得幾路行?江湖有圈套,也有情誼。電影里同門師兄弟的兩人,因鏢局的毀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個做了軍隊的上校,一個做了浪跡江湖的游俠。為了前途做了上校的人,保護少主(惡公子)安全,走上了助紂為虐的道路。游俠(彭于晏)路見不平,師兄(吳京)盡職盡責,各為其‘主’,最后出手,沒有對錯,只是選擇不同。當兩人 大戰三百回合后,相互負傷,整體的瓦罐坍塌,師兄快速撤離,師弟腳被卡住,吳京再次展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單槍挑開瓦罐,把師弟扔出去,自己卻壓死在瓦罐下….師兄一直記得當年自己受師父懲罰三天不能吃飯喝水,是師弟給了他一個雞蛋….人總會記得某些瞬間,把自己都情誼全都融入進去。我們融入到后天的情感中有一種感情很深刻,那就是同門之誼。你的那個老同學還好嗎?
三、善惡有報。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不相信鬼神,但我相信善惡有報。人的行為都是有后果的,每做一件事都會產生后續的影響,每一步都是在累積。有時我們看到善的人在受欺凌,惡的人在逍遙,這些都是短暫,因為這還沒有到最后。在生命的長河里,任何事都是短暫的。善之樹難以長成,惡之花卻很難拔除。這個命題,需要我們一生去修行。但行好事,某問前程;善惡到頭終有報 人間正道是滄桑。正義有人去做才叫公義。
?????? 楊克難說:‘我第一天做地保就有人給我說過,做地保不需要很多學問,但是能分清是非黑白,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朋友,你好!我想對你說:做人不需要很多的學問,但是需要能分清黑白,即使這個問題有點難,有點復雜,有點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