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讀書

老爸說:“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讀到二十多歲,各個都是大學生。跟我們小時候比起來,真是天上地下!變化太大了!”

老爸小的時候,竹山只有六十多戶人家,住著三百多口人。那時,生產水平落后。沒有肥料,需要上山砍了樹枝摘下來一片片的樹葉,挑到田里,把樹葉踩到泥土里漚肥。春天來了,六、七歲就要插秧種田,十三歲時各種農事獨立完成能種八畝田了!一年里,只有寒冬臘月中最冷農事不忙的休閑時光。六、七個同老爸同齡的孩子,家里長輩共同請了私塾老師來教學!孩子們白天去砍柴,學習的時間只有晚上。那時的學習,沒有數學,沒有英語,只有語文。第一個冬天的晚上,讀《三字經》。第二個冬天的晚上,讀《增廣賢文》。爺爺對老爸非常嚴格。爺爺自己的記性很好,過目不忘。每日對老爸檢查學習情況,也不允許絲毫有錯。因此老爸在簡短的學習時間里,絲毫不敢懈怠。該認識的字和該背的課文先自己考考自己,不會的呢就先偷偷摸摸到疼愛他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太婆那領教一翻。

老爸一輩子就讀了兩個冬,也就六個月晚上的書。我就問:“爸爸,那你的算術和算盤誰教的呢?”

老爸告訴我,太婆很疼愛老爸。奶奶生育了很多孩子都夭折了。老爸是爺爺奶奶的獨苗苗。因此老爸是太婆的掌上明珠,疼愛有加!老爸三歲時就跟著太婆一起睡覺了!老爸說太婆的名字叫黃如姬,從西邊嫁過來,就是你同學王曉瓊外公的姑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覺時,太婆就教爸爸乘法口訣。太婆說三個九是多少呢?可以把九當十算,再減去三個就好了!太婆舉一反三,在黑燈瞎火的床上,教她疼愛無比的孫子算術。白天有空時,就教老爸寫寫毛筆字!現在八十多歲的老爸,他的口算是讀過大學的許許多多人都要自嘆不如,不敢跟他來個較量的!

那老爸的算盤打得“劈里啪啦”響,用起來得心應手,有點像電視劇里的大掌柜嫻熟準確無誤。我又追問爸爸,是太婆教還是爺爺教。老爸說,八歲時就有一段時間離開太婆和奶奶到了家里在拿口開的香菇行中。算盤是有了太婆教的算術底子,看著爺爺打算盤自己邊看邊自學的!

老爸十一歲到十三歲,跟著爺爺在拿口的香菇行里學做小掌柜。那時常看常練,熟能生巧,因此才能對算盤游刃有余,運用自如。解放后,香菇行不準開了。但打算盤的技藝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很有用武之地。在學做小掌柜時,逢年過節時,爺爺要送行里的客戶每家每戶對聯。爺爺就把這種任務讓老爸執行,因此老爸的毛筆字也在農村里很能登上大雅之堂。

解放后,很多慶元人、景寧人都外流到福建那邊開荒種田。老爸的出生成分不好,有著“地主人家”的帽子,也只好出門討生活。有一段時間生活在建陽的水坊鄉饒家村丁家小隊。那時,整個饒家村碰到要寫字要記賬要算帳的都來找爸爸,對老爸能識文斷字很是尊重。老爸也有求必應,樂此不疲!在那個村里,老爸十九歲時,本來組織了七八十人,準備夜晚時請人教一點初中知識。可組織了那么多人,第二天只有三十來人,第三天就只是老爸一個人形單影只了!老爸想通過老師與同學一起學習更上一層樓的夢想就破滅化為泡影了!

雖然沒有夢寐以求的學可上,但老爸讀過《三字經》和《增廣賢文》。老爸尋求一些諸如《薛仁貴征東征西》《隋唐演義》《包公案》《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等等這些書來看。老爸迷戀得很,白天干活,晚上在微弱的煤油燈下看書,廢寢忘食,看得瘦骨嶙峋。村里的人見了老爸,都心疼友好地極力勸阻老爸不要看。

在我小的時候,老爸每日午睡時都要翻看一下枕邊的書。我這個不孝順的女兒也沒有買過書給老爸看。有次,女兒說:“媽媽,媽媽,外公那么可憐,沒有書讀,買一本給外公看唄!”女兒提醒后,我問爸爸要嗎?現在老爸看書眼睛酸已經不想看書了!

老爸他們這一輩的人讀書的機會少之又少。現在的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啥事都不要干,只要一心讀圣賢書的孩子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沉迷游戲手機電視。老爸感慨萬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