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閱讀量不夠,沒有名著文學積累,我看書速度慢,若從小說一類的書作為開始,又因為浮躁而看不下去。2017年的書單,從實用類書籍開始、一點一滴積累,掌握一些框架、方法;了解大家感悟,增進讀書理解力、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
但讀書目的各有不同,每個人所處階段不同,需求、愛好不同,看書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根據書單推薦、和我想通過讀書掌握的方法、技能,自己列了如下書單。
一、書單
1.《把時間當作朋友》
做事過程中感覺時間不夠用了,于是想知道怎樣管理自己的時間?根本沒有時間管理這回事!時間不可能被管理,你只能管理自己來提升能力、獲得解放。要成為時間的朋友,涉及到舊觀念、舊習慣,必須開啟心智,堅信一切靠積累的力量。通過積累行動,相信復利效應,改掉舊習慣、建立新習慣,成為時間的朋友。
2.《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村上春樹是一位小說家,同樣是一位馬拉松跑者。大致所有的跑者經歷的過程都類似,前期單純積累跑量,后期專業訓練以期突破。這本書里記錄了他對跑步“此時此刻的心情”的直接想法,文中有通過長跑過程變化對人生的感悟(類似經驗法則的東西)以及跑步給他小說靈感的啟發。這本書的內容寫得真實,喜歡跑步的人,在書中很容易和作者找到共鳴,關于跑步過程中的感受。
·無論做什么事兒,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則不得安心。
·我明白,對感興趣的領域和相關的事物,按照與自己相配的節奏,借助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極其高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術。
3.《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在16年粗略看了一遍,關于如何閱讀的經典書籍,指出閱讀的4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一層比一層更加深入。看起來或許有些枯燥,但值得精讀。這次看,做詳細筆記,整理、提取自己閱讀實用類書籍的讀書方法。
關于閱讀方法論,我覺得戰隼講的一期課——如何高效讀書并轉化為實戰能力 他強調閱讀的輸出、應用的重要性,對我來說啟發很大,尤其實用類書籍,重點更在于知道的基礎上應用和反饋。
很多人,在知道,甚至是“不求甚解”這一層,就不繼續,更不用談分析閱讀。在艾德勒這本書的基礎上,戰隼提出了閱讀時問自己的10個問題,在自問自答中,提升對一本書的理解力。當你真的按照以下問題去做、去閱讀時,會發現自己讀書的效果有大的提升。
4.《學習之道》
一本有關學習的書,作者在Coursera上開設了一門《Learning How to Learn》課程:學習如何學習。提到了高效學習的方式,專注模式,記憶組塊,記憶宮殿法,間隔重復法…,其中有理論闡述、有方法指導,還有很多運用學習方法改變的學生現身說法和指導,這本書寫的就是有關如何學習。
還有一本《刻意練習》,研究了專業領域,從新手到大師的方法:刻意練習。各領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練習,刻意練習。
5.《心理學與生活》
因為我對心理學內容感興趣,更想系統化、整體地去了解心理學。所以這本理論性、大部頭巨著,為了增進生活了解、看些原理,我決定隨手翻閱、系統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學內容,但不拘泥于安靜地一章一章往下看(那樣感覺壓力山大)。把它作為一本長期、反復翻看的書來閱讀。
6.《拖延心理學》
這本書,是屬于再讀階段,這一次,以應用為目標來閱讀。有拖延癥的你,不妨看一看,拖延的原因有很多,有恐懼失敗,還有恐懼成功…從書里面找到自己拖延的原因,尋得行為解釋,總結自己的方法,應用到生活中。
看書不僅僅看熱鬧,書本合過之后,應該有東西留在腦中,轉化為行動。內容可以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強化。
7.《金字塔原理》
清晰有效的表達,離不開結構思考力,這本書芭芭拉·明托在講表達、思考、解決問題、演示的邏輯,關于如何組織思想。其中MECE原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很是經典。說實話,這本書對我來說,太費腦筋,作者是麥肯錫公司咨詢顧問,所涉及案例是企業案例。但書中提供一種結構化思維、思考方式,可以啟發我們如何去思考、整理自己的思路,更好地呈現內容。演講、溝通、表達、演示…都需要結構化金字塔。eg:關于這個問題,我有3點要說,1…,2…,3…。
另,這本書讀第一本就夠了,若非專業咨詢相關。那本紅色的實用訓練手冊——金字塔原理2就不需要買了(別問我為什么,想哭)。
8.《影響力》
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是影響力的六個原則,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抉擇。通過這本經典心理學著作了解動機、反應的關系,人們決策時的弱點,通過經典、生動的案例、原理的解讀和分析,提高決策的理性程度,謹防受騙。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魯克在書中提到,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給人打了一劑強心劑。組織管理中,管理者必須具備有效性,而有效性是一種后天習慣,必須靠學習才能養成。同學習一樣,習得有效性非得反復實踐。
管理者要卓有成效,首先要學會掌握自己的時間、記錄時間花費。
這本管理學的經典,對個人自我管理,同樣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10.《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史蒂芬·柯維
關于高效能人士的習慣,一本個人自我提升的“教材“。貫徹7個習慣,在生活中應用、實踐,提高效率,提升自我。
好多人書單推薦這本,列在書單上。
2本哲學類書籍:
11.《蘇菲的世界》
以一種通俗化、故事化的方式講解哲學各家,有趣。如果你對哲學“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里去”問題感興趣,不妨從這本入門,傾聽各家哲學之言。這是一本值得反復讀的書。
12.《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一次摩托車旅行過程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父親以對日常生活和哲學思考的聯系,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的探索和交流。
· 根據書單推薦,再繼續拓展名著文學、實用類書單。
二、我的閱讀方式、方法
這些書,我大致分為2種閱讀方式,一種閱讀起來比較費腦,考慮到從書里面尋找方法,所以會利用整塊時間細讀反復多讀幾遍,總結成筆記;一種閱讀起來根據興趣,隨心而讀,比如可利用碎片時間、晚睡前讀興趣、輕松類書籍。
說說實用類書籍,我在閱讀時用的幾個小方法or小工具。
1.實用類書籍、需要細讀的書,選擇性在書上做標記。劃關鍵詞,我一般喜歡用鉛筆畫圓圈兒或者標下劃線,偶爾畫個箭頭。
讀到重要的句子,用 熒光簽 貼在句子中的關鍵詞上。
很多人喜歡用熒光筆直接劃重點,確實好用,但我不太習慣這種方式,個人喜好不同吧。因為我覺得書要看很多遍,每次關注、思考的點不同,熒光筆劃線會造成干擾。其實還一個原因是鉛筆可以擦掉,再讀時可以重新畫一遍。
2.另一個小工具,便利貼(便簽紙)。貼在書中引發聯想的地方,寫下發散的思想;也可以把內容結構、感想寫在便利貼,貼在相應的頁碼上。在整理筆記的時候,它可以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提示。
便利貼用起來很靈活,還有很多人在讀書方面把便利貼用得更好的,比如附在首頁記錄每次閱讀的頁碼及時長,以增進對讀一本書所用時間的感知;畫小框架圖。
———————附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例《拖延心理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便利貼(便簽紙)
讀書,在增進閱讀量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