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學到了什么

當我在簡書看到了一篇文章《致咪蒙:告訴你我在大學都學到了什么》時,我不禁自己也想寫一篇這樣的文章。可能也有里面提到的對于思維的差距刷新了自己的認知后的領悟,也有無關于理性成長的感性體驗。

寫寫我的大學,不僅僅關乎青春和愛情。當我打開自己7年前申請的那個新QQ,刷曾經發表過的說說的時候,我才明白過來,大學時曾經愛得那么熱烈的一個人,也只不過是在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道風景,大學的整個歷程不僅僅有感情方面的成長,更是自己在面對對未來的恐懼和希望時思想和情緒變化的點點滴滴匯聚起來的一個整體感受。那自主的積極向上,那無可名狀的憂傷,那迷茫的不知所措,那不斷嘗試的好奇心,那渴望自我實現的斗志,那熾熱的勇敢,那深刻的熱戀、那絕望的痛苦,都只是因為身在河中。即使重新來過,我也會因為一開始的懵懂而不會讓自己的大學軌跡有絲毫的改變,除非我像現在一樣,開始用元認知去分析當時在大學的整個成長過程中自己抱著怎樣的意念、自己有什么樣的目標、自己又做出了什么樣的行動,自己又養成了什么樣的習慣,這些所有內心或外在的表現對自己的現在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去領悟是怎樣強大的思維習慣,怎樣深刻的自我認知,怎樣高度的自律才拉開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可能才會把大學與社會中的自己聯系起來。所以回過頭來看,我發現自己已把一切看得很清楚。所以我也知道,那時候我們并沒有現在這般成熟。如果那時我們就知道,也許我們就不是現在的自己,但是也不會有過去那身在河里時真真切切的感受,快樂得像上了天堂,痛苦得像下了地獄,迷茫得眼睛像真被蒙上濃濃的霧,悲傷得歌聲像被傾注了熱淚。

然而然而,我們長大了,那天看古典老師的專欄文章,留了一道思考題是:你什么時候發現自己長大了?我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來,但是在昨天刷QQ空間的說說時,我發現自己好幾條說說都寫道:長大了呀,要學會成熟啊,要學會干嘛干嘛啊。所以,我應該就是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發現自己長大的。

直到現在,我們還覺得自己仍像個孩子般任性,愛撒嬌,也覺得自己沒到生小孩的心理年齡,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但是所有的這些孩子般的想法和行為也否定不了我們積累了幾年社會經驗后,在得到上聽了這么多免費付費的課程后,給我們帶來的精神的快感和認知迭代的喜悅。

寫到這里,我突然又產生一個新認知,所謂的刷新認知其實就是你所有的驚呼一刻,你所有的恍然大悟,你所有的“我才知道”“我才明白”的句式。所以不要小看了這些“我才知道”,“我才明白”,因為就是在你用這個句式的時候,你的認知升級了,也許它沒有指導你的行動,但是為你解釋了這個現象的原因,讓你至少做了一個明白人。

所以,是在得到上學了《關系攻略》后,我才知道當年媽媽為什么要給老師送禮,而爸爸和我都羞于和恥于送禮,人際關系是從我們上小學時就開始了的。我也才知道為什么媽媽當年做生意會偷偷的把每袋飼料都摳出一點料,這對于從小誠實的孩子來說其實是不理解的,但是當我們長大后,發現要自己賺錢,卻發現錢不是那么容易賺時,我們就會想一切辦法為自己獲取利益。

所以在大學以前,你只需要好好學習,老師不會控制你的升學,因為分數全憑自己答題,而從上大學以后, 你的期末各科成績的平時分一部分取決于你平時與老師的關系。你考得好不好也取決于你平時跟老師套近乎,幫老師閱試卷或直接或間接弄到的可能試題,在確定保研名額時,你與老師的關系也影響了你可能拿到這幾個保研名額的第幾名,是保到好一點的學校還是一般的學校。

當然如果你以為大學只需要跟老師搞好關系就是王道那你就錯了,因為另一層級的比拼才是真實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模式和學習能力。《致咪蒙:告訴你我在大學都學到了什么》作者說文章刪掉了文憑和人脈的部分,最后截取了人的本質的內容,大學帶給她的是面對世界時,努力認真的態度、思想和習慣。但是我不會在這里講這個,不是灌雞湯,激勵大家努力認真,努力認真確實是你內心力求積極進取的本質,但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你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上,才會讓一切更有效果。

你看四年之后你與同學的差距,你就知道那些在你畢業后才聽說和了解的能力,你的很多同學在大學時就已經完成了升級。

PPT,這個在北京這個教育資源豐富的帝都,他們小學時就已經學會了的工具,我在大學都只用過一次,是一個電子商務比賽,用PPT做了一個方案,其實我已經不記得我是把文字堆砌上去做了一個PPT還是說我是那個比賽里唯一沒有做PPT,只憑自己空口講解方案的參賽者了。

但是我親眼看到我班的美女第一名在很晚很晚為協會爭優大賽制作PPT,看得我眼花繚亂,幾乎亮瞎我的眼,鬼知道現在看來,她只不過是用了一個組合的功能就把一個整體的圖標旋轉了90度呢。遺憾大學時我沒有需要用到PPT的地方,即使在畢業后為了參加新東方的第二輪面試而準備的英語教學課件PPT,我也沒有自信拿出來讓同學給指導一番。到那個時候,我還不太明白PPT意味著什么,我不明白其實它可以成為你生存的技能,會PPT代表的不僅僅是你會使用里面的工具,還代表了你懂得內容制作的邏輯和結構

再來看為考研而備考一年后我與前男友的差距。我必須要承認他是比我早清醒的人。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在籃球場給我講述整本高數的知識框架是怎么搭建起來的,都講了哪些知識點,具體內容是什么的時候,我聽得一愣一愣的,要知道快要開考了,我發現在他講的所有內容里,有很多概念、公式對我來說還是模糊的。很多定理我還不知道怎么證明呢。他跟我說他自知不如很多高智商的人,以前不明白為什么他跟那些很厲害的人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差距,后來他發現了,于是也開始有意識地運用牛人的思維、牛人的學習方法,果然他有了突飛猛進地進步,而我一臉懵逼。

在一次周末的長沙的太平街口,他問我:你想過你畢業后將要做一份什么樣的工作嗎?你將要憑借什么樣的技能在社會生存嗎?你知道你以后要做什么嗎?我依然是一臉懵逼,天知道當時我只知道我想要跟他在一起啊,不管以后做什么,只要跟他在一起就充滿真實的快樂,生活就有希望和奔頭啊,當時懷著這么一個念頭,現在想來那是多么雞湯的念頭啊,是不是,因為那時候我在河里啊。在考研選專業的時候我稀里糊涂地選了一個在我心目中全國排名第三的中國人大的管理學專業時,而他已經完成了對自己人生方向定位的升級,選擇了計算機專業,也完成了成長必備的結構化思考能力的升級。

在全班舉行的一次以大學生活為主題的網頁設計比賽上,我們以寢室為代表參賽,在我們按部就班的按照課堂所學的去設計主題圖片、制作網頁版表格,添加圖片,添加視頻,添加文字內容,最終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頁面時,厲害的男生同學在給我們演示以自己個人為單位參賽、自己獨立完成的計算機操作系統界面,我們這一代心目中的大神這個詞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再來說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一次被獨立思考這個詞沖擊是高三,一個從市里來我們縣城上學的女生同學在語文課上闡述了一番她對一個觀點的支撐,我相信全班大部分同學聽完之后都是“不明覺厲”吧,而這樣的沖擊開始加劇是大學校園辯論賽,我們院的隊,其中有一個女生,不僅顏值高,在攻辯時也是出其不意,把別院打得落花流水。其實考進的是一個大學,說明我們的智力水平差不了多少,但是他們為什么能在這種特別體現智商,體現應變能力,體現語言能力的比賽上大放異彩,給周圍的人施加影響力呢。那個時候看完辯論,我只會感慨:好厲害!然后就是對辯論隊選手的無比崇拜,別無其他,不會去想為什么她能想出如此新奇的觀點,為什么對方辯友說出一個觀點,她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的攻回去。我跟我的好友表達過我對會辯論的人的崇拜之情,而他當時就是我班的辯論隊成員。他跟我說辯論沒有什么神奇的,而我依然堅持表達我對他們的崇拜。直到去年我開始買《如何問,別人才肯說》,《學會提問》這類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書看,了解到有幾種邏輯謬誤時,我才發現平時我們與別人的對話中雙方有多少邏輯漏洞,我才知道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你因為知道有那么多種邏輯漏洞,所以不會人云亦云,而是會發現別人觀點的漏洞,會反駁,從而得出自己的觀點。

今年才開始看的《奇葩說》,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也總是為里面的奇葩觀點深深折服,觀眾票數往往會有大幅擺動,而當對方僅僅列出選手的邏輯漏洞時,票數立馬回轉,原來這就是辯論的奧妙啊。大概我在畢業后五年后才理解的獨立思考能力,大學辯論隊的那些選手他們早已掌握。

再說到跑步吧,這個現在很流行的運動,從小學和初中的短跑愛好者,到高中為了省學習時間而從不跑步鍛煉的人,再到大學覺得長跑與我無緣,自動把自己劃分到非跑步愛好者行列,也從不會追隨那些在大學每周鍛煉,而且敢于在校運會上一展身手的人,因為我對自己的認知就是:我不是一個能長跑的人,那時候對我來說:1500米以上就是長跑了。在跑步這項運動在整個社會都已經風靡起來的時候,我也開始嘗試跑,卻每次被自己左側不知哪個器官還是肌肉的痙攣所打倒,所以堅持不會超過三天。慶幸公司的一次培訓機會讓我認識了當時帶班的教練,僅僅是去請教了一下如何防止跑步肚子痛,他告訴說要養成一個好的呼吸習慣,掌握節奏,就讓我從此克服了一跑步就會肚子痛的毛病,今年已經堅持跑了四個月,突破了五公里關卡,回頭再看大學時望而卻步的1500米,發現原來是那么簡單。

所以,李笑來老師說的我們要站在未來看是對的,古典老師分析職業生涯發展的三階段時,也是站在未來看,孫正義在制定自己的人生計劃時,也是站在未來看。從未來看現在,你會發現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對還是不對,應該還是不應該,合理還是不合理。站在未來看,你才知道你現在是仍然身在河里,還是足夠清醒。

從未來看現在,你知道了在這個階段,你要掌握什么,你要知道什么,而不是繼續渾渾噩噩,混混沌沌下去。

所以你在為現在而糾結痛苦嗎?你想看清現在嗎?如果你想那就站在現在看過去,站在未來看現在。熊太行老師說越早成熟越好是對的。青春需要有,人生也要清醒,趕緊完成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結構思考、網狀思考、獨立思考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的升級,快速更替,迭代成長。

以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