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一上午的會,敲了一下午的工作方案,晚上坐在電腦前感覺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想寫點輕松的東西,腦袋里首先冒出來的就是音樂,或者說流行歌曲。
想起前兩天孩子的幼兒園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家長“給孩子找比較流行的、健康的兒童歌曲一起欣賞,作為父母對兒歌的流行趨勢的把握必須要和對服裝流行趨勢的把握一樣精通才行。”
看到這個作業真是覺得有心無力,且不說兒歌了,就連這兩年的流行歌曲都很久沒聽了。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竟然跟音樂像“失聯”了一樣,沒有一點交集。
還記得自己經常性地聽音樂是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學習壓力很大,還是自己一個人住校,所以除了每周跟家里通一次電話報喜不報憂之外,一部隨身聽、一盤磁帶,就是釋放壓力的唯一途徑。
那時候喜歡聽水木年華,校園民謠的曲調、極易產生共鳴的歌詞,讓我對這個學霸組合如癡如醉,尤其是聽到“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時,對于家、對于熟悉的過去,總是有一種無盡的向往和期盼。
除了水木年華,還聽蔡依林和she的,主要是受到了身邊同學的影響,一個整天把Jolin掛在嘴邊,一個整天把superstar掛在嘴邊,想不聽都難。不過認真聽一下覺得也還不錯,所以就接受了。
讓我感到奇怪的是,那時候紅到發紫的周杰倫竟然被我排除在了歌單之外。也許是聽不懂他在唱什么,也許是周圍沒有特別迷戀他的人,只是在大街上經常會聽到他的《七里香》。
后來上了大學,那個時候選秀成為了大家無法回避的話題,《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成為了夏季里最熱的歌曲。
還記得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那一批超女,無論從發型、服飾還是眼鏡框,都成為引領時尚的風向標,雖然她們更多的是翻唱,但只要能聽到她們的聲音,誰的歌又有什么關系呢?
不過印象中也有優秀的原創歌曲,比如陳楚生的《有沒有人告訴你》,一把吉他,一段旋律,最終讓他收獲了冠軍,也收走了眾多人的青春。
再后來斷斷續續地聽林俊杰、聽王菲、聽許嵩、聽樸樹、聽刀郎,聽網絡歌曲,什么歌曲火就聽誰,哪個歌手紅就追誰,但無論聽什么,總是最適合那時候的情景,那人、那事。
有些過去的經歷可能一時間被遺忘在了腦后,可是當音樂再次響起的時候,總有些情景會重現在眼前,讓你追憶過去的歲月,無論美好還是痛苦,是音樂陪伴你走過了那段難忘的路。
迄今為止還沒有瘋狂地追過一個明星,有喜歡的,但只是聽聽他的歌,看看他的新聞罷了。
也許自己本就是一個過于理性的人,不輕易表露自己的內心,也不想讓別人看穿自己的想法,所以就需要音樂來釋放,一遍遍地循環播放,直到自己聽夠了、聽累了,放下一切,心滿意足地睡去。
如果你也感興趣,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習慣養成”(minihabit)一起加入啊!come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