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你的降落傘是什么顏色》[美] 理查德·尼爾森·鮑利斯。
這本書是全球最暢銷的求職跳槽指南,被譽為“求職圣經”,不僅提供了求職、跳槽的實用技巧,也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從而找到最適合的工作。
那么,如何發掘天賦優勢,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件事呢?我們從這本書中為大家整理出了三個步驟,分別是WHAT,WHERE和HOW。
001
第一步是WHAT,也就是要決定,你到底想做什么。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跳過了這個步驟,直接奔著某個崗位就開始投簡歷了。
但實際上,找到你熱愛的事情,充分發揮你的天賦和優勢,才是求職成功的秘籍。
那么,怎么樣找到這件讓我們動力滿滿的事呢?可以總結為3步,分別是盤點、排序和具體化。
盤點
所謂盤點就是盤問自己:“你喜歡的事是什么?”“別人怎么評價你?”“你擅長做什么事?”“你在哪方面取得過好的成績”“你對哪些咨詢敏感?”……
通過對自己提問,發掘出興趣和天賦,并把你的這些技能列進一張清單。或許連你自己都會感到意外:原來我會這么多東西呢!
排序
接下來,要對清單上的技能進行排序,找到3到5個你最喜歡的技能,當然,這幾個也要區分出優先順序來。比如說,在盤點這一步,你列出了20個技能,然后通過排序,篩選出了最喜歡最擅長的3個技能,分別是健身、與人溝通、演講。
具體化
排完序以后,用盡可能多的描述來把這幾個技能具體化。比如說你最擅長的技能是健身,那么可以具體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健身的,以及健身取得的效果和幫助他人的成果。
把你的技能具體化,你就能比同類競爭者多了很多詳細的了解,從而看到明顯的差異,并且脫穎而出。
002
第二步是WHERE,即要找到施展這些技能的地方,對求職者來說,就是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但在這之前,還有一件很多人會忽略的事:確定領域。
在職業規劃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職業=領域+職位。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會直接說自己是產品經理,但實際上,除了在互聯網領域里有產品經理,在生產制造領域也有產品經理,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帶上領域的,比如“互聯網產品經理”。
很多人找工作,是看哪個領域熱門就往哪個領域鉆,一味地隨大流,絲毫不考慮是不是適合自己。但是,我們的目標是找到熱愛的事業,所以確定領域,要從自身興趣出發。
有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可以讓你用3個興趣界定出一個最適合你的領域。什么方法呢?很簡單,找到你興趣所在行業的幾名專家,通過和他們的交流,了解到可能的職業發展方向。
比如說有個人喜歡做PPT,但他不知道自己的特長可以發揮在什么場合。這時候,一個有經驗的前輩就可以給他指出很多可能的方向,比如說幫出版社做讀書筆記PPT、幫培訓師美化授課PPT、幫企業定制發布會PPT等等。
每個興趣都找幾個專家咨詢,用這樣的方法尋找,直到找出可以把自己的興趣結合到一起的那個領域。
003
最后一步,如何拿到滿意的offer?關鍵就在于,識別出那些有實際權力雇傭你的人,了解他的目標,并且向他證明,你的能力可以幫助他達成目標。
簡單來說,就是向你的老板證明你可以。從寫簡歷到面試,這個原則貫穿了求職過程的各個環節。
舉個例子,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總是喜歡在面試的時候說自己學習能力強、積極熱情主動上進,但這種泛泛而談的說辭很難打動老板,倒不如說說自己有哪些實際的技能,并且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證明。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我們按照面試前、面試中和面試后3個階段來具體說一說。
1在面試前,我們要做好準備工作,具體包括提前了解這個公司、提前準備好老板想聽的內容,并且帶上相關的證明材料。比如說你擅長設計,就可以帶上作品集,如果擅長分析,可以帶上以前研究過的案例。
2作者把面試中常見的問題歸結為5種,分別是:①你為什么到這兒來,②你能為我做什么,③你是什么樣的人,④你和其他擁有同樣技能的人有什么區別,⑤我是不是雇得起你。面試時的緊張,多半來源于準備不足。提前把這幾個問題想清楚,你才能應對自如。
3事實上,能夠做好工作的人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能找到工作的,通常是那些擅長找工作的人。所以面試失敗不要緊,重要的是積累經驗,保持熱情,堅持下去。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不斷強調興趣和技能的重要性,內驅力能夠讓你堅持得更遠,而堅持,是找到滿意工作的關鍵。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發掘天賦優勢,找到最適合你的工作,分為3個步驟:首先是通過對技能的盤點、排序和具體化,找到能讓你動力滿滿的事。然后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并向專家們請教,界定出最適合自己的領域。最后是向老板展示你的能力,即使暫時失敗也不要放棄,堅持下去,直到獲得滿意的工作。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來自剽悍一只貓內容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