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6-11-02 何帆 羅輯思維
20161102,56/70,打卡
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全球化遇到了各種阻力。反對全球化的聲音越來越大。
美國總統大選中,川普異軍突起,支持者有很多都是對全球化不滿的社會底層人士。
那么,全球化有可能開倒車嗎?當然有可能。
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經濟全球化就已經出現了第一次高潮。既然已經出現了如此繁榮的經濟全球化,為什么沒有帶來永久的世界和平,沒有帶來持續的經濟進步呢?因為全球化在其最繁榮的時候,也種下了自我毀滅的種子。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移民都會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它們也會帶來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尖銳對立。
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大局觀,就不能只看經濟,不看政治。所謂的政治經濟學,就是要既看經濟,又看政治。一個極簡的政治經濟學的分析邏輯是這樣的:
經濟變革(比如經濟全球化、技術進步等)會帶來贏家和輸家,這些贏家和輸家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政治家會聽取、或是利用這些意見,哪一種政治力量占了上風,政策就會隨風而倒。
回到從第一次經濟全球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到底哪里出錯了呢?
原因就在于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太快了,很多人趕不上劇烈的變革。這些在全球化中受損的人會要求停車,他們要下車。
不是說經濟全球化的方向不對,但變革的方向和變革的速度共同決定變革的收益。車開得太快了,就有翻車的風險。該適當地放慢速度、甚至調整方向,都是有必要的。
你開著車行駛在高速路上,前方突然出現了一群牛。你的GPS告訴你,要一直朝前開。你是會照直了往前沖呢,還是小心翼翼地繞過這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