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唐浩明點評曾國藩日記》
同治元年潤八月初三日
記得在唐浩明老師《曾國藩》中有湘軍部將陳國瑞與日后的臺灣巡撫劉銘傳兩營械斗的一段,曾國藩需要從中調停。與陳國瑞交談時,陳國瑞大談特談,曾國藩常聽十句只回一句,弄的陳國瑞越說越底氣不足、惴惴不安起來。我當時就想,自己平日里總是說的太多、總被人看透了底牌,必須要學老奸巨猾的曾國藩才行!讀了今天的日記才知道,原來曾國藩自30歲時得了肺結核便氣短,“說了數十句便氣不接續,神尤困倦”,卻不是為了刻意嚇唬、震懾陳國瑞而少說。
對于自己身體上的這個毛病,曾國藩感嘆,氣短了20幾年,沒見變好也沒見變差,不能因為偶然強壯就認為可以長壽,也不能因為偶然衰弱而認為會短命。
最近讀《氣質》一書的選擇篇,也提到人生的困境都在一時之間,不會因此抹殺一個人長期的積累和沉淀。而查理·芒格又說“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里保持比別人聰明一點點就夠了”。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看淡一時的得失、把時間拉長、把眼光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