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萬嘉保稅財務部劉鑫。首先感謝公司組織這么一場讀書交流分享會,讓我們能在自己感悟書中的道理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此次分享會學習到其他分享者的觀點。面對同一個世界,每個人眼中的斑斕色彩都不盡相同。面對同樣的一本書亦然,因人而異的關注點,自然也會有繽紛五彩的領略。另外在這里還需要感謝的是我們萬嘉保稅的團隊予以我滿滿地信任,給我一個站在這里分享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非常感謝!
今天我想分享給大家的主題是:要學做事,先學做人。這是我大學時代的學校育人目標,也是我讀完《活法》這本書最深刻的感悟。做人與做事這兩樣可是說是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在這兩樣里,我們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不停地自我反省與更正,磨礪著靈魂,修養著心性。
而學做人這一項又可由學識修養和品行修養兩部分組成。
先說學識修養,我們從幼兒園的啟蒙到大學甚至更高學歷畢業期間一直都在進行著學識的積累。而學習這件事也不僅局限于在校園里,他更滲透在我們工作中生活里。我們固然有時候會遇到現用現學的情況,但更多的是如同書中所舉的“水庫經營”的例子那樣未雨綢繆。提前掌握技能與專業知識,以備日益增長的專業需求。就拿我們財務工作來說,日常工作之余,我們既要緊跟國家財政稅法的節奏,研究財政稅法的新政策,也要時刻關注公司發展的方向,時刻儲備與國家與公司發展需求相匹配的專業知識,以應對各個環節的實時需求。
而品行修養則鑄就人的人格,關系著一個人的脾氣與秉性。人作為一做事的主體,其品質高低關乎所做事情的結局走向。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心中才會有那么一道不可觸碰的底線。深刻的明白什么有所為,什么有所不為,進而塑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復合自己道德觀念的為人處事的做事原則與哲學。《活法》這本書反復提到的一條為人哲學便是利他之心。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滲透在我們工作與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就工作來說,如果我們時刻擁有著利他之心,我們在與同事與協作方與客戶之間的協作溝通將會更加順暢。如果我們站在與我們協作的對方的立場去思考與解決問題,時刻提醒著自己,讓自己保持著思考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會讓對方的工作更容易進展的心情。那么工作的效率,以及相互之間的配合默契程度將會上升很高的一個臺階。進而工作進展也會順勢變得相當的順利。從生活角度出發,如果人人都時刻保持著利他之心,那么就不會有只顧自己省事而不顧環衛工人的安全的“車窗拋物”現象,如果人人在行動之前先考慮是否利他的話,也不會有行人闖紅燈,司機隨意變道加塞的現象。那么一切以“利他之心”出發,遵守規則的前提下,人人利他,人人自律,那社會秩序將會日益井然,生活質量也會步步提升。
在做人方面,如果學識與品德都兼備了的情況下,只能說我們是一個還不錯的人,但是離著優秀與卓越的只差修身養性的距離。在修身養性方面,我反觀自己,不驕不躁,平和謙遜將是我自我提高的重中之重。
書上列的那個“才能不過是跟上天借來的”觀點深深的打動了我。作者認為自身能力各方面的優秀不過是承蒙上天眷顧,把能力借給我們而已,歸我們自己調配而不歸我們所擁有。換做其他人也都一樣,并不是非得自己才可以。由此我也學到了一個道理,要不停地反思自己所有的力是否是借助于自己身處在目前的平臺?離開了平臺的庇佑,自己是否依然還如在這個平臺之上所享受的順風順水?自己擁有的是自身的才能還是平臺給予的位置?團隊給予的支持?反饋在自己身上被誤以為是自己與生俱來的本事。這一點值得我們每時每刻不斷的警醒。
然后我再分享一下我通過這本書對“做事”這一項的看法。從中總結了“做事”需要具備的四項元素。
第一點,《活法》這本書分別在序跟第二章里都強調了“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并列舉了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的公式。思維方式的正負決定了為人處事的方向。自古以來流芳百世為人類社會做過卓越貢獻的名人皆是德才兼備的圣人君子,比方說孔子。當然攥記于歷史的也有有才無德的反面教材,歷史也用事實向人們證明了有才無德對社會帶來的危害,比方說隋煬帝。這是思維方式這一點。
第二點,“持續”與“重復”的區別。我們每天都在做事,尤其是在工作中,不停的反思自己是在漫不經心的機械式的重復以往的工作流程,還是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潛心鉆研,持續的精進?想到這一點,就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流程,開始反思自己每天的工作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去鉆研研究?
舉個簡單的對賬的例子,最初接手同行之間既有收又有付的對賬的時候,我是比較依賴操作部的同事的,我會直接把提單號復制給同事問她是否到港提貨,費用可以退給客戶了否?在我多次詢問都沒有提貨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思自己這么一遍一遍既打擾到別人又沒有實質進展的無用功是否有意義?然后我就開始通過賬單上的目的港自己查詢一下目的港所在的位置,然后像操作部門的同事咨詢歐洲航線的航程大約是多少天,美國的航線大約是多少天,心中有了這么一個概念之后那么根據ETD的時間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貨物到港的大約時間,那么就可以更有效的去咨詢目的港是否到貨的情況。進而發現自己會有大多數的目的港并不認識,遇到一個就百度一個,并根據地球儀找到它的位置,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地理印象,一次性加深記憶。避免之后針對同一個港口百度好幾次才能記住。
第三點,人生不可虛度。工作要保持飽滿的熱情對待每一分鐘,忙的時候精進自己的服務,不忙的時候積累與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其實生活亦然,每天下班之后的業余時間是提升自我的最好的時機,我們可以選擇追劇刷朋友圈劃拉手機,也可以選擇讀書、練字、參加職業技能考試。
早先幾年我是不太明白這個道理的,總覺得放學了下班了就該是放松的時間,看看韓劇,刷刷微博等等,意識不到做這些個事情除了虛度光陰之外,對自身的成長起不了一點的幫助作用。直到隨著年齡日積月累的增長,突然發現,每一分每一秒都彌足珍貴。絲毫容不得自己揮霍與浪費。
也在意識到并更正了心態之后,才發現其實有效利用好業余的時間可以做好多的事,可以練練字修養一下身性,讀讀書拓寬一下視野,健健身塑塑體型,寫點東西提高一下自己的語言輸出組織能力等等。
真正的這么做過之后,便發覺人生在世是一件何其有意義的事情。
第四點,用自己將來進行式的能力來制定的目標。這一點在本書里也有詳細的闡述,令我感同身受的那一點便是,你要不斷的去想象目標實現了的樣子一定要細致的想象到幾乎每一個細節,就跟真的實現了一樣。
這一點我想舉個我自身減肥的例子。有過減肥經歷的朋友都會知道,減肥這件事情到底有多難。我也是一直活在減肥的路上,包括現在。但是這次有了明顯的成效從生完孩子160斤到現在的120斤,雖然還是屬于重量級,但是對于已經甩掉了40斤肉肉的我還是很有鼓舞性的。我總結了一下,跟之前失敗的例子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我制訂非常明確的減重目標。其實最初我的期待是到130斤就行了,但是我的目標是120斤。然后我就開始不停的想象我120斤是個什么樣子。可以穿什么樣的衣服,并想象衣服穿在我身上是個多么靚麗的效果。日思夜想,每天睡覺前劃拉一下淘寶看到我想穿的衣服就放到購物車里,告訴自己瘦下來就買。這是精神層面的,剩下的就是身體力行了,扛得住餓的就可以采取我的方法,晚上不吃飯,不要擔心影響身體,養生跟佛家都講究過午不食。一直不吃你就會覺得晚飯挺多余的。扛不住餓的那就健身吧,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不管是節食還是健身都是在精神力量的支撐下日益堅持。實現其他的夢想與愿望也是一樣,既有精神動力也要有堅持的恒心。
整本書讀完,感觸頗多的幾個元素是:心懷感恩、謙虛內斂、心有敬畏。
心懷感恩使自己知足,對于上天一切的安排都會坦然接受,并從中找到命運如此安排的成長點。謙虛內斂使自己有有容乃大的氣量,能時刻從別人身上學到自身不具備的素質,也能容下與自己不同的處事風格與思維模式。心有敬畏是相信頭上三尺有神明,并不是迷信而是心中所懷的敬畏指標,有所敬畏才會有所原則才會有所不為。
最后有所感悟就該有所運用,人生在世旅行一遭,只求將來離開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點。當人生行至終點的時候,帶著滿滿的充實與閱歷面對離開,屆時的心性自然也是泰然的吧。
我的分享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