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篇|2021-07-12|打工者和創業者的思維

在前幾天晚上喝酒,喝到差點不醒人世的時候,就想著:最近TMD難了!

倒不一定說接到一個訂單很難,身邊的大哥大姐還有通過轉介紹也還是有一些訂單支持的,難的是真心怕喝酒,不喜歡喝酒,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喝酒的這個過程。

畢竟人家又愿意下單支持你,還愿意陪你喝酒,若你還矯情,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就像昨天晚上拜訪完客戶回到家已經八點多鐘了,9點多鐘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說他在塘廈附近吃飯。正在陪一個他的大哥吃飯,大哥的標簽用量很大,然后讓我過去。

這個時候,通常我是拒絕不了的,誰愿意跟訂單和大客戶過不去啊,萬一成為了自己的大客戶呢?機會總還是要把握的吧。

已經很多年不喝啤酒的我,硬著頭皮跟他們喝啤酒,吃著宵夜,還要見機行事的偷偷埋單………

只能說:這是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

痛的是喝酒的無可奈何。快樂的是別人還能想到你,給你介紹客戶,大家還能有一起吃飯,相互了解的機會,這本身就是一個承載著希望的機會,比起陌生拜訪客戶,這個簡直就是走捷徑了。

想想這一段時間的經歷也是有趣的很!

選擇打工和走出來創業,特別是做重投資的這種產業,整個人的心態和狀態,真的是完全不一樣了。

打工者思維和創業者思維的區別在哪呢?

我想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打工者思維更多追求當下的穩定,所謂穩穩的小幸福,每天的小確幸,有的便是打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給多少錢,就賣多少力氣,其實換位思考這是在扼殺自己的職場未來,拿自己的青春開玩笑。抱著為別人做事的心態,而不是為自己做事的心態在工作。

打工本質上確實就是個人勞力智力付出與工資之間的交易,但如果你做一份工作,僅僅當作交易的話,那可能很難干好一份工作,也很難工作得舒心。

特別是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如果將一切工作內容都以工資來衡量的話,那么最后受傷的反而是自己。

以前經常聽到的話語是,這個我不擅長,這個我不知道,這個以前沒有做過呀。然后就覺得和自己沒什么關系了。

不會那就學呀,不懂那就去理解呀,沒有嘗試過,所以才更要看看可能性啊。

因為怕犯錯,怕打臉,怕沒面子,于是小心翼翼呵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心和僅存的驕傲感。

但是如果一個人永遠只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收獲的就只是價值的存量,就無法產生新的收入增長點,和價值增長點。所以你的收入和能力,永遠只是一條可預見的,并不令人興奮的線性增長曲線。

也許在目前的環境里感覺很舒服,但是,相信我,這個年代,任何舒服,都只是暫時的。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做事業的時候一定要做增量市場,而不要做存量市場。增長才是這個時代最有魅力的詞語。

但是,增長是要付出代價的,需要一顆好奇的心,需要一份嘗試新可能的勇氣,需要不害怕失敗的強大心臟,和自嘲自黑的幽默心態。

最重要的,就是承認這個世界是動態,很多事情你是看不懂的,但是,你要去做游戲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所以,從“我應該不行”,換成:“要不試試,可能很好玩”。

你要相信,這世上最大的風險,就是什么都沒做。還在用靜態的眼光看這世界,你只會越傻越迷茫。和時代共振,你才會找到又焦慮,又舒服的頻率。

我想說,畢竟大多數人都處在積累資本的平臺的階段,所以我們都是打工者,但是,雖然是打工者的身份,但一定要跳出打工者的思維,因為:今天越安逸,明天越危險。

創業,本質上是一場心智的較量

創業者給自己干活,很多時候沒人都是自己頂著,基本大多創業者都是多面手,既當老板又當員工,什么東西都要自己干,而且創業者很多時候都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可能一天干十幾個小時的活算下來還要貼錢進去。但是抱著未來的希望活著,即使第一天累到完全放棄,告訴自己明天不要做了。第二天醒來依舊是激情滿滿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創業者最大的壓力是自己的要求與期望。很多時候情況不理想,甚至溫飽都解決不了,但是,為了心中的夢想不斷的去堅持,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成功,不知道這種苦日子還要過多久,但是每一個創業者都不會輕易的說放棄。真正創業成功的人一定都是披荊斬棘,一路艱難走過來的,沒有過人的抗壓能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創業者的收入很不穩定,有時候干的很累還是負收入,但是一旦上軌道那么收入就直線上升,而且收入來源不唯一,很多時候是多個渠道的收入。

……………

各種體會,應有盡有,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感受更深。

但不管怎樣,人生就是一場旅程,盡情的去體驗吧,各種妙趣橫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