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有兩則比較火的新聞消息:
- 西鄉沃爾瑪砍人事件
- 傳言陸金所違規被查
這兩則新聞引起我興趣的,不是其血腥的砍人視頻、眾說紛紜的真相,而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都表現出了兩個很有意思的態度:從眾和不信任。
兩則事件事后都有官方發出公告,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各種其他渠道的文字消息、有關部門內部聊天記錄截圖、幾十秒畫質感人的現場視頻等。這些都來自于各種微信群的轉載、不知道哪里突然冒出來的新聞網……小道消息拿出證據比比皆是,邏輯推理,說法層出不窮。大家憑著“任何消息不會空穴來風”的信念,小道消息感覺上比官方真實?。∵€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如果小道消息是真的,我不信的話虧大??;退一萬步說,是假的話,那我沒什么損失嘛。
從眾
群體不善推理,卻急于行動。
-- (法)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
在蠻荒時代,人類認識到只要遵守從眾行為的話,大多是可以活得更久。比如一個人突然看到一群人在跑,不管什么原因,你跟著他們跑就是了;是好事的話,你有機會分一杯羹;是壞事的話,走得快生存幾率大;是騙人的話,那就消耗點體力嘛。這個收益率還是很好算的,當然是“從眾”啊!很明顯這部分人活下來了,一直繁殖,直到我們。
人的大腦比心理進化得更快,有一批 “精英” 已經意識到這種社群的心理現象,他們開始加以利用,用于控制群體行為。好的一面,是我們產生了有秩序、有文明、有“美麗新世界”;壞的一面,是促使戰爭,貧富懸殊,產生混亂等。
在這個時候,就有人開始呼喚,“請獨立思考”吧。獨立思考是必須的,但也要看情況吧。涉及生死關頭,在眼前就有危機了,那這個所謂的獨立思考還是先拋棄吧,憑本能直覺行事,始終還是保命緊要;但當我們還有余地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多想一想,自己做個判斷。
獨立思考也有分2種:比如我可以先從眾行動了,但我會在事后思考我行為本身的合理性、從眾的緣由等,這樣我會很清楚知道在做什么,很明確知道為了什么這么做,也同時認識到這樣做的代價,以及可以描繪出我未來要怎么做;也可以思考了再決定如何行動,是否要從眾,我是否能承受自我判斷失誤帶來的損失等。
我自己獨立思考所形成的世界,就是我做人的底線和信念,不受外界干擾,不容易崩潰和粉碎。任由世界再變化萬千,我可以為了生存從眾,但我心里會保留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
不信任
信任感真是太昂貴了,簡直輸不起。不管你多位高權重,多值得信任,只要有一次的謊言或隱瞞,信任的高塔就會倒塌,這個毀滅很有可能是不可逆的。國內的大環境,官方的消息通常都是非常蒼白,因為大家都知道真相永遠埋在謊言的瓦礫中。各種墻、各種刪、各種禁,大家都麻木到習以為常,只能轉而尋求各種小道消息自救。
人類就是靠各種信任作為紐帶,維持群體的團結和發展。我相信你下個月會給我工資,所以我會在這里先給你打工;我相信這張叫錢的紙幣可兌現換相應的價值,我們才會發生交易;我相信你的創業計劃和藍圖,我才給你投資……不管這個結論是真是假,我們只要互相信任,就會產生團結的力量。
建立信任成本很大,但毀滅信任的成本卻很低。謊言的成本是很高的,個人信譽一旦受損了,也許你當時是獲利的,但后期的損失是長期的。當然,人不可能完全不說謊話,但我們要知道我們說謊話的代價,都是考量過的,值得的,我們能承受后果的。
回到那兩個事件,我覺得小道消息在網絡時代傳播更為迅速,后果更為嚴重。傳播手段進化了但人的判斷能力還跟不上?;ǜ鞣N時間去討論、挖掘更多小道消息,然后自己再作為傳播源,無謂的好奇心只會讓恐懼和不安全感延續,并沒有散去。
如陸金所的消息,就一個不知何來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就引起謠言,慫恿人們去擠兌。官方的公告估計都沒幾個人看,看了也不信,走為上著。
我即時想到,如果某處截圖一個某衛生部門內部消息:外面流感爆發嚴重,出門很危險,避免恐慌不要散布消息。哇,用命賭消息真假啊賭不賭,大家看到那是不是馬上就全部都不出門。
但又換個角度,了解辨識消息也是需要成本和精力。大家是想,從眾的性價比還是不錯,所以也就繼續這樣咯。
從眾難以避免,謠言只能靠良心發現,官方重新考慮建立公信力。社會可能按著這個方向發展嗎,唉,感覺不可能啊……因為從眾對個人來說很輕松啊,好好利用謠言可以引導群眾行為從中獲利啊,官方什么的我就不說了。
廢話了半天,思維又回到了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