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序員到工程師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是工作第十個年頭,在這十年當中,作為軟件工程師,我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一開始的兩年,我內心是排斥軟件行業的,雖然勉強能夠混碗飯吃,但總是覺得編程枯燥而乏味,而且收入比較低。

相比而言,那些與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業,比方做銷售或者做管理,似乎既有趣,又有機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我承認,那時候自己年輕而膚淺,才會自以為熱愛與人打交道的行業,才會認為編程無趣。

作為初級程序員,因為剛入門,工作內容比較簡單,也才會誤以為編程收入太低,工作時候竟然也調動不起積極性。

工作心態和狀態得到改觀,要感謝第二段職業經歷。

那個三年里,我像小學生一樣,開始從零學習編程,將所學的技能,應用于具體的產品當中,同時負責軟件產品開發的多個環節,幾年下來,我從一個初級編程人員,變成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程序員。

多年歷練,我的編程技能不斷提高,也對軟件行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工資也隨之增長,這一切,讓我逐漸接受軟件開發這個行業。

作為程序員,我常有機會接觸到新鮮的互聯網和科技產品,借以提升生活品質,提高工作效率,而能夠參與制造互聯網時代公認的“時尚”,這讓我感到欣喜。

一個良性的循環一旦開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積極關注新的軟件開發技術,愿意學習和嘗試不同的新事物,從而有機會面對更多的可能性。

心無旁騖的鉆研編程技術,精打細磨當時的軟件產品,這個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我后來幾年工作方面的提升,幫助巨大。

接下來的四五年,我遠程供職于一家美國的軟件咨詢和服務公司,這份工作進一步改善了我的職業態度,尤其鍛煉了我的自律性。這份工作帶來的主要收獲便是,它使我進一步認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在工作中,仍然時常要學習新的技術,了解不同行業的業務模型,應對各種各樣的技術或者非技術的挑戰。隨著自己能力的增強,隨著自我心態的改變,工作中的所有繁瑣和重復,都不再顯得那么枯燥乏味,甚至有點可愛起來。

因為投入的時間足夠多,很自然的,我發現軟件開發越來越有趣,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帶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去年,于是我寫了一篇工作十年我才真正愛上自己的工作的文章,以此表達我對工作的熱愛。

愛上工作,是職業生涯一個至關重要的積極信號。只有真心愛上工作,才不會把工作當成負累,當成養家活口的拼命手段。工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付出和收獲的同時,工作本身又擴展了生活的豐富性,算是對生活額外的回饋。

2016年春節過后,我結束了為期一年的Freelancer狀態,加入到一家做智能電視的公司,這一次依然遠程工作,依然各種編程,又開始每天忙著學習各種相關的技能,接觸新知識領域中的大坑或者驚喜。

新工作帶來的是全新的體驗,我不再關注具體的編程語言,而是開始用工程師的視角看待問題,面對不同的硬件設備或者軟件應用場景,只要弄清楚要解決的問題,就隨時可以學習新的技術去解決這個問題。

而以前很多年,更多時候,我只會參照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術棧,基于現成的條件,決定能或者不能做一件事情,能或者不能解決一個問題,這其實是作為程序員時候的狹隘,而現在,我將自己視作工程師,工作中再遇到麻煩,我只想說:“好吧,讓我來解決這個問題”。

工作觀念的改變,讓我第一次清晰地感覺到,做一個工程師,其實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

面對各種不同的問題,面對豐富的技術手段,工程師通常毫不懼怕,舉重若輕,他們善于遵循正確的思維方式,用學習來應對挑戰,這時候,每處理一次疑難雜癥,都成了享受。

一旦心里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工程師(不光是軟件工程師)”,我便由衷的覺得滿足,我把自己當成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手藝人,面對硬件設備和軟件的時候,我看它們的感覺,就像廚師看食材和佐料的感覺。

編程十多年,雖然沒有功成名就,但掌握編程技能,也算是掌握了一門創作技能,這個角度而言,編程又有些類似于寫作,都是表達自己構想的手段。如果將工程師比做“寫作者”,那么,就算還沒有像樣的作品問世,也可以搞一些小的“創作”,聊以自慰,以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前幾天,重新翻出來一堆設備,Moto360和LG的智能手表已經閑置一年多了,Neuxs5也一直放在那里,于是開始搗騰,研究各種文檔和資料,試圖各種刷機和控制。

接下來兩周,公司那邊還會寄來FireTV和Chomecast,然后我要給手機開發一個有趣的App,用它來控制電視,完成這種任務,想想都讓人開心。

昨晚有幸參加了Ruff的發布會,竟然感覺物聯網又向我開了一扇窗,第一次想要弄點硬件玩一玩,買些板子,針對各種傳感器,寫點程序,做點有意思的玩具。

嗯,我越發覺得自己像“工程師”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