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有時候不回你?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微信里看到一篇文章叫《回復別人,是一種教養》,可有些時候真就是不想回復,如果不回復這事,真跟教養扯上關系,那我就沒教養了。(對,就是這么任性。)

針對回復這回事,跟教養好像沒有什么直接聯系吧,可也還是有些的。如果你發消息是核對工作方面等正事,對方在刷朋友圈, 而不回復。或許這就真和教養扯上關系了。但并不是所有人找你都是真的有事。所以有些時候真的不想回你。

圖片發自簡書App

1,不論是秒回還是怎樣,都讓我在等

前陣子,當我在記單詞時,進微信就看到朋友H發來好幾條語音,立即聽了她的語音。背景是嘈雜的音樂,里面也是別人的歌聲,她應該是在KTV等地方。

“這么晚,還沒回去?”放下書本,回復她。 等了十幾分鐘也不見回復,可能手機不在身邊,也可能沒看手機,我繼續記單詞,手機也停留在微信頁面。再過一會,收到她的消息,還是一段別人唱歌的語音。我秒回“你是你朋友們都在一起玩嗎?”,可秒回也是等了許久都沒有回音。或許她只是手不小心點到語音發過來的,我想著。

就這樣來來往往地不知多少次后,我回“在忙”兩字,便退出了微信。

或許她后面是真的有時間會好好聊了,但我卻不想聊了,再也不想在長長的焦慮中傻等回復。

我們都有各自的事情需要忙碌,誰也不是每天只盯著手機,我理解你的不及時回復,但不代表可以理解每每是秒回,還是石沉大海的久久等待。主動久了誰都會累,等待就了也會累。

如果你忙沒時間,煩請忙好、有時間之后再聯系。不要發了一條消息,就再也沒有回音的玩消失。等你想起,才回復。你可知我等了多久,會累的。

在相隔甚遠的我們,靠著即時聊天工具維護的微弱的感情,而等待只會慢慢將它們消耗殆盡,讓不再有及時回復的沖動,也漸漸淪為熟悉的陌生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2,語音消息,低效率

弟弟跟我聊天,兩個人聊著聊著,他就給我發長長的語音,里面可能是旁邊叔叔阿姨大娘說話的聲音,也可能是沒有聲音,而他說的話總是在最后還只有一兩秒。問他是不是在忙、是不是要做作業,又說沒事,還說和我聊天,可這聊天真的有好好在聊天嗎?誰愿意聽長長一段語音還沒有說話的,之后便會讓他打字,實在不行就敷衍幾句,不聊了。

后來和他聊,我總會選擇語音通話,不用聽著空白的語音,兩個人有事說事,沒事聊家常,聊完就掛。方便省事。

微信語音的便利性,讓許多不得閑的人,可以隨時隨地的與人交流,可語音不具備進度條的功能,每一條語音你都得從頭聽到結尾。假如聽語音時,不小心被身邊人打斷,這就意味你得從頭聽一遍,也許就是那一兩句,甚至僅僅是被打斷幾個字而已,都得重聽。

我們對文字消息和語音消息處理的接收程度也不一樣。90%的我們,看一段長長文字差可以記得差不多,可聽一段長長的語音,很容易聽后面忘前面,需反反復復聽幾遍。

如果遇上工作上需要轉發給他人的內容,語音就更麻煩了。第一,語音不能直接轉發。第二,語音要轉換成文字,還得仔細聽語音核對文字。這都無疑不是語音溝通的障礙。

圖片發自簡書App

3,群發消息,只是順手

微信投票,朋友圈點贊,各種節日祝福,天氣變冷亦或早晚問候,還有微信清理……好像我們都已習慣了微信群發。

前兩天收到的微信:“怎么你電話打不通啊”。心想:電話打不通,怎么可能上午還接電話,再者你都沒有我電話,怎么打我電話?點進去看到是一條條的群發微信,關于天氣變冷注意保暖類的消息,而這一天中已經收到不下四條這樣的群發消息了,他同一個也收到三四條不同的群發消息。說實話,我當時是有拉黑沖動的,由于是認識的就默默退了微信。

在這個滿是套路的時代,可這事真的沒必要套路,群發只會讓人心煩。若想關心一個人,你自己敲幾個字發過去,肯定比群發更讓人覺得真心。擔心自己編得不好,總比一看就是群發強。在群發濫用的時代,每天都收到不同的群發,你覺得你的群發能博好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節日祝福本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可偏偏演變成了微信里的全選功能和一鍵全發,活生生成了群發收容所。

再者群祝福是真的想每一個人發節日祝福,還是其他人都在發的跟風行為,甚至是無所事事的消遣?還有你群發的那些人,你期待過回復嗎?

中秋節時,一天都在填詞,晚上打開手機看到幾十條群發來的祝福,想著每一個人獨一回復,又想偷懶,就選擇群發。“你怎么大晚上還發啊?”朋友說。“我才看到,今天沒看手機。”

“其實你也不用發,有幾個真想過別人回的。”聽著這話,當時心里蠻苦澀的,原來群發的人都沒期望會收到回復,我卻當了真

還有一群人總是喜歡問“在嗎”卻永遠不見下文,有時候就在想,你是想回你“在呢”還是“不在”?其實在你問了一遍之后完全可以發你想說的話,看到了自會回復你,而不是見你在鍥而不舍地問“在嗎?”“在嗎”“在嗎”,問多了只會讓你不想回復你,而不是迫不及待的回復你。

所以,有時候是真的不想回復你,即使你在罵著我沒教養也還是不想回復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