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又是一場開始與結束的交集。緣聚緣散,緣深緣淺,生命本該就是如此的平淡。它不會因為你的挽留而改變些什么,它只會推著你向前蛹動。任憑時間的浪潮推著我們向前方艱難的駛去,忘了無數次在KTV里怒吼著老男孩,其實也僅僅是為了那幾句歌詞,僅此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急于加快自己前進的步伐,渴望著下一階段的到來,而當下階段真的來臨時候,才恍然大悟,哦,熬到頭了;哦,原來真的熬到頭了。我們微笑著互道珍重再見,然后煽情的珍惜著最后的相處時光,該喝酒的喝酒,該擼串的擼串,該放手的放手。緣分到頭的時候,我們想挽留都沒有機會。世界之大,生命之多,能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已是很大的緣分,更何況我們又相知相遇。
緣聚緣散,生命固有的常態。啟程的一天總會來臨,憧憬的明天總在等著我們前去探索。仿佛一切都好如昨天那么近在眼前,一切又如昨天一樣遙不可及。
第一次體驗畢業大概是2008年的夏天,那年如火如荼的奧運文化滲透著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一切都好似含苞待放的樣子。那時憧憬著畢業,因為畢業后就可以離開村子這個“彈丸之地”,去鎮上體驗鎮里人的生活。那個時候大概還不太懂得什么叫做畢業的悲傷之情,還不知道什么叫做什么是依依不舍,那個時候絕對沒有想到現在會多憧憬回到那個天真浪漫的年代。那個時候互聯網還沒有進入我們的生活,同學們畢業后也沒有qq班群,手機在那個時候還是稀罕物,同學之間唯一的聯系就是直接去他們的家里。差不多都是街坊鄰里的,似乎沒有體會到什么叫做離別之情。
放學后用桌子打乒乓球
第二次畢業的時候喬幫主依然健在,然我那是并不知道什么是iPhone,雷幫主的小米也屬于起步的階段。初中三年是個心理由無知向懵懂蛻變的過程,是個由兒童向少年的進化的過程。我們那些年大概還要經歷人生的第一次“小高考”,鄉下的教學條件沒有那么高端,學習的氛圍也不是很濃厚,很多人都是在熬日子,想著快點畢業,因為畢業后就可以再也不用上學了,該去北京的去北京,該去上海的去上海,只是想盡快的離開學校這個“是非之地”。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當中的一小撮人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拼命的學習,因為不好好學習就得回家種地。在那個懵懂的年代,我們一起奮斗,一起睡覺,一起吃飯,只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個時候也照樣憧憬著快點畢業,因為畢業后就可以盡情的玩耍了。那時的畢業互聯網已經進滲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互相交換著寫同學錄,互相加上了彼此的qq號。那時候的好多人都成為了現在的好朋友,我們偶爾還聚在一起,談人生,聊理想,一起放縱。那時候的我們仿佛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畢業的離別的傷感。這次的畢業伴隨著身邊大部分人的輟學,他們及早的踏入了社會,無數次在酒后像我們傾訴的生活的無情瞬間。
第三次畢業仿佛就在昨天,大概一睜眼自己就能回到那個巴西隊慘敗的的年月。高考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我們慶幸能和他們在一起能為一個共同的夢想而加油。那時我們經常一起奔跑在餐廳的路上,在寢室的路上,我們經常互相提醒著另一個打盹的他(她)。
最后二十天
因為有著高考,我們仿佛淡化了離別后的悲傷,有得只有高考之后的放縱。
那時畢竟大部分的我們已經長大成人,畢業之后的狂歡也有著選大學時的分開的悲傷情緒。我們微笑著送著一個個開學的同學離開家鄉,他們一個個分布在大江南北,我們都沒有哭,只是知道了我們再也無法聚在同一間教室,再無法聽上一個班主任為我們講上一份期末卷紙。我們大概都有著眼淚,只是將它默默含在心里。
他們現在很多人都在我聯系人的首頁,偶爾也會到他們所在的城市看看,再和他們干完那一杯醉人的酒,再陪她看一場煽情的電影。
第四次畢業我還沒有經歷,那時會有什么大事發生我也不知道。我大概能想到畢業的情景,我們一起在中國的某個角落角落留下我們的身影,我們一起歌唱,一起瘋狂,然后互道珍重再見,因為有些人畢業后就真的是后會無期了。
后悔無期,后會無期,每個人都是一個很小的單元體。世界之大,宇宙之遠,能夠在人海茫茫中相遇就是最大的緣分。珍惜每一個當下的瞬間,無論快樂也好,艱難也罷,因為……
緣聚緣散,生命固有的常態。
阿彌陀佛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