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企業匹配下一代商業模式、匹配下一代IT應用、匹配下一代IT技術
一、企業軟件為啥總愛搞一個產業研究院
我們過去搞ERP,總會再搞一個產業研究院,站在產業的高度,用表現專業的數據、圖表、洞察分析來談天下縱橫。客戶老板很吃這一套。這樣就能直接接觸到企業老板。
你如果直接去賣軟件,你一開始接觸的只能是企業IT負責人。即使你好不容易接觸到了老板,老板一聽你是賣軟件的,噢,你詳細和我們IT負責人談吧。
從業務角度直接對接老板有幾個好處:
1、老板關心業務,老板也聽得懂業務(而聽不懂IT),所以先談業務,能對上頻道,否則一上來就頻道錯了,就沒有然后了。
2、老板認可了業務價值,軟件價值就會高,這樣軟件售價就可以高。因為他覺得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找到了,解決工具也找到了
3、老板認可了業務思路,順坡下驢就把軟件購買拍板了。老板都發話認同,其他人就不敢說什么不同看法了,一律乖乖盡力執行。
二、ERP軟件為啥總是那么難用?
1、老板拍板決策購買,但老板并不怎么用,真正用的人是基層員工整天在錄入數據和查詢。管理層在上面點個審批通過按鈕。老板們,看的是各個部門經理的PPT和打印出來的報表。而真正用的人,怎么能有渠道和膽量發出心聲呢。
2、ERP是企業管理軟件。但設計ERP企業軟件的產品經理都沒當過經理,沒管理過人,沒經營過企業,而且要命的是根本沒干過企業業務,只會做軟件產品設計。當然ERP軟件設計出來盲人摸象。
3、ERP要賣高價。但怎么賣高價?必須顯得高大上啊,層層相接環環相扣,號稱企業級。為了年年提價,也得加入許多大部分企業都用不著的功能,這樣顯得功能強大啊,這樣才值高價格啊。銷售接觸到一個客戶老板得多不容易啊,說服他接受業務理念接受軟件購買花費的成本多大啊,不高價格就投入不值。要高價格,就得軟件顯得功能強大。
三、談談ERP老祖SAP
SAP如神一樣的存在,大家都想研究SAP的商業模式到底怎么回事。怎樣打過SAP。
我先把SAP的商業模式擺出來:麥肯錫戰略咨詢/四大會計事務所+IBM/HP+SAP+德國制造品牌
麥肯錫等搞戰略咨詢,先從業務體系、業務高度上搞定企業CEO。咨詢接觸CEO這個最有權勢的人,用CEO變革業務之手推動IT,造成ERP高品牌高價格。蓋茨不坐頭等艙,是因為蓋茨的產品主要是渠道式銷售、大批量銷售、消費類軟件。麥肯錫創新老祖馬文老坐頭等艙,因為那里有他的客戶,他能有機會直接認識各個公司的CEO。
四大會計事務所跟上,把流程、規范、檢查/風控、報告框進來。這就為固化這些流程/規范/檢查/報告的軟件埋下引線。
IBM/HP之類呢,是賣企業IT硬件的。但企業買IT硬件得師出有名啊,不能平白無故就多購買服務器啊。那必須就得從業務需要這個話頭入手。
所以,IBM/HP需要綁定SAP。而IBM/HP的品牌力、銷售能力,又推動了一步SAP。
SAP呢,有德國制造品牌,也有勤勤懇懇搞出來的ERP應用平臺和ERP產品。
理念、制度、基礎設施、應用軟件,一拍即合,成。
在高品牌高價格、巧妙聯盟開道的基礎上,又吸引了大量分銷商、定制商、實施商這些小弟來搞落地執行,大家各分杯羹。
四、談談移動設備的崛起和百度的衰落
咱們這是談企業應用呢,你談百度衰落有毛事啊?
嗯,我主要是想給大家一個參照,來說明一些更深刻更根上的問題。
百度賴以生存的,是整個PC web互聯網的原理機制:那就是鏈接。
根據鏈接,百度利用技術手段,低成本的獲得了別人辛苦生產的內容。大家可以在百度上集中尋找到所要的內容,百度就成了流量的匯入總口。
百度為了盈利,就需要特意引導大家去點擊廣告,所以它本質在做流量的導入和導出。
但是,移動來了,移動的標準被蘋果事實定位為APP軟件了。
APP軟件有兩個特點:1、內容都在服務器上存著,而不能通過鏈接來爬內容,只能通過APP來接受? 2、APP很難像鏈接跳轉,APP的訪問流量只能留在這個APP中。
所以啊,百度的流量導入和導出生意,被APP軟件這個特性徹底毀了。這就動搖了百度賴以生存的原理機制和根。你玩再多花樣也沒有,七寸被抓一點就死。
五、再談談移動設備的崛起和企業移動APP
手機,屏幕就這么大,而且都是觸摸屏,輸入還難。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本質問題:輸入的信息量和輸出的信息量都極其有限。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連鎖致命問題:依靠功能高大上提高價格,這個根被釜底抽薪了,在移動設備上不成立了。
你就這幾個功能就想賣我100萬?
你如果增加功能,對不起,這個APP太復雜了,手機都不好操作了。
功能只能簡化,價格只能降低。過去咨詢式銷售、顧問式銷售、團隊銷售,過去各種重型的銷售方法都不好使了。
所以,現在搞企業移動APP軟件的,大多都雇傭大量的銷售人員,銷售能力不需要高,企業業務專業知識不需要高,多打電話多跑。反正一套軟件1-3萬元,靠走量取勝。于是,地產行業不景氣了,大量過去賣房租房中介的人都跑來賣企業移動APP軟件了。
這得一個月賣多少套軟件才能夠過去賣房的提成啊。
但這里出現了兩個致命問題:
1、軟件不是因為過去價格高所以規模不大,而是因為企業老板想法各異需求各異。你賣再低價,人家不買還是不買,不是價格高阻擋了購買需求
2、接觸一個老板,再小的一個企業老板,從你接觸到讓他下單,這都需要一個完整的流程。這是給企業組織購買下單啊,各個部門的需求討論、簽訂合同、交付、回款等,這不是老板自己買一套房一臺寶馬車這么簡單啊。所以說,價格低、跟單的周期以及精力投入,并不比過去賣上百萬的ERP那么簡單。
功能簡化、價格必須下降、池子容量沒有顯著改變、效率/成本沒有顯著改變,這剪刀差就難了。
六、該談談咨詢了
咨詢,過去靠什么在江湖行走,我列一下:
1、把A企業的經驗做法賣到B企業
2、經典的管理模型方法工具研發,用體系來套人唬人
3、用各種訪談、調查問卷來收集數據佐證
但是,咨詢作為企業ERP軟件的業務上游,也被釜底抽薪了。
我們活在一個快速變化、多因素多利益交織互相競合的時代,這是前提。
1、經典的管理模型方法工具不適用了。因為快速變化,不穩定了。大家也看明白也想清楚了,大家不能去各種竭力控制它,而只能去擁抱變化、沖進變化中
2、把A的經驗做法賣到B,也不適用了。沒有誰的經驗是最佳實踐,我們都要自己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合理位置
3、用各種訪談、調查問卷來收集數據佐證。這事本身就很扯。麥肯錫方法第一條:“先做假設,然后去佐證”。現在互聯網由于利益互相交織,各種假信息、假數據滿天飛,人們獲得真消息只能靠關鍵人脈的小道消息。而且,你搞訪談搞調查問題能收集多少數據啊。要知道,互聯網公司才擁有人們真正的行為數據(很多人想的和說的和事實做的都不一樣),互聯網公司才擁有全社會方位人們的真正行為數據。
現在咨詢公司,模型也廢了,數據也被大家看穿了,哈哈哈。
七、最后再談談技術吧
過去的技術,是賣解決方案,打包一起,好不容易接觸上CEO取得信任,攢個大包吃個大飽。
互聯網公司因為面向全球,所以需要海量并發計算處理海量存儲。這種情形,IBM/HP已經沒法提供從上到下的所有的解決方案了,需要互聯網公司自己自力更生了。
于是,互聯網公司研發出來各種專業的大規模分布式中間件,而且應用于實際海量業務也質量不錯。最可怕的是,互聯網公司還把這些牛逼軟件技術都開源了,而且都放在互聯網上免費用。反正互聯網公司不靠賣軟件為生,它們大多是羊毛出在狗身上。
不僅這樣,互聯網公司還把這些經過實際驗證過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開放出來,號稱云計算,隨時隨地用,想用多少用多少,想擴展隨時擴展生效。
八、最后
麥肯錫戰略咨詢/四大會計事務所+IBM/HP+SAP+德國制造品牌,這個鏈條都被釜底抽薪了。現在中國企業應用創新正在重新想象。老外整個價值鏈條正在處于瓦解。
互聯網管理模式更適應快速變化,互聯網公司自身擁有全社會全樣本大數據。咨詢業想想吧
互聯網公司擁有更海量的技術能力。IBM/HP想想吧。
移動設備的屏幕限制和輸入限制,革命了企業軟件的功能復雜性、價格提升能力、變革了銷售模式、進而變革了目標客戶群和市場營銷模式、服務模式。
這種局面下,你們想想企業軟件怎么匹配吧。
讓能前行的繼續前行吧。就像我們中國現在一樣,有北上廣深,有死水微瀾的三四線城市,也仍然有穿不起褲子的山溝溝。中國這么大,每家企業,都有它能對應的目標客戶群體,不必喊誰死誰代表未來。
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
所以,企業應用創新玩法,必定在5年內誕生在中國。
你看,在互聯網應用行業,老外也都在參考借鑒咱們了。中國式企業應用創新,5年,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