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觀點不是很贊同:悲觀者比樂觀者更容易成功。
社會上成功者大多都是積極樂觀的,至于文中提到的悲觀者更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而提前做準備,所以更容易成功。這個邏輯本身就和文中提到的另一個觀點:保守加高風險的人生計劃不符。悲觀者雖然看到了不好的一面,但由于悲觀者本身是不太看好這件事情的,所以采取的應對方式大多是保守的,所以不會有太大的成功。
更合適的說法為:謹慎的樂觀者更容易成功。 或者叫:勝不驕,敗不餒。
舉個例子來說,馬云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他卻不太研究別人是如何成功的,而是喜歡研究別人是怎么失敗的,他自己是這樣解釋的:成功的原因千千萬萬,是不可被復制的,但失敗的原因卻千篇一律,搞清楚別人為什么失敗,遇到相同情況的時候就會提前知道,做好應對的準備。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謹慎的樂觀者。
他還說過一句話:當大家都認為阿里巴巴很好的時候,我會對員工說,雖然我們很好,但卻沒有別人說的那么好;當大家認為阿里巴巴快不行的的時候,他卻對員工說,我們沒有別人說的那么差,我們的情況還是很好的。
足見他對事情總是抱著樂觀的態度,但卻總保持著一絲敬畏與謹慎。
當然,這是我對此觀點的一些看法與思考,歡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