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老房子要拆遷了!”
這句話從我初二到現在大學畢業三年多,幾乎每年都會聽我媽提起,但這一次好像動真格了,因為她說小區大門上已經拉起橫幅,每個單元樓下也貼出告示了。
我家老房子有大約40年歷史了,在這個二線城市的市中心,生活交通都很方便,唯一不方便的是居住環境,還是紅磚的外墻斑駁脫落,年久失修的大門搖搖欲墜,樓梯過道堆放著各種生活垃圾,走廊兩頭的公共衛生間也是刺鼻難聞,完全看不出這是市中心內環地段的居住區,堪比電視劇里六七十年代的筒子樓。
稍微有點條件的本地人都在其他地方買了房,有的甚至寧愿買到郊區,每天地鐵通勤也不愿意忍受這里的環境;
條件差一點的本地人也不愿意住這兒,在附近租房住,然后把這個地方租出去,我家就是在附近租了一個稍微新一點的小區,把房子租給了一對環衛工夫婦;
因為位置確實很便利,所以很多剛到這個城市或者剛畢業的低收入人群還是愿意忍受這些惡劣的居住條件,畢竟這里的房租比同地段的要便宜幾乎一半。
我是在下班后回家聽我媽興致勃勃的告訴我這個消息的,老房子要拆了,晚上跑步的時候特意繞道過去看了看,紅底白字的橫幅拉著“積極響應政府棚戶區改造計劃”。
說不高興肯定是假的,想著前幾年新聞上經常報道的哪個地方拆遷拆出一批百萬姐、千萬哥的,內心狂喜,嘴角不也禁上揚。
像是條件反射一般,舉起手機“咔嚓”一聲,然后連文案都還來不及想,就配了一句“終于等到你”,這張構圖很渣燈光很暗的照片就上傳到我的朋友圈了。
跑步回到家,一進門就被我媽的獅吼功震住了:“趕緊把你那朋友圈的消息刪了,我都接了四個電話了。”運動完的興奮勁還沒過,我有點懵,問了一句,刪什么?
我媽從沙發上彈起來,指著手機屏幕對我咆哮,看看你發的什么!
我這時才反應過來,打開我的手機,發現微信多了二十幾條信息,朋友圈的提示也多達三十幾條,前后不過半小時左右。
先打開提示消息,有一半多是點贊的,還有一些是評論,有表示羨慕的,有表示要抱大腿的,還有冷笑配了一個暴發戶的,有種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感覺,上次集贊贏免單都沒這么快。
又翻看對話框的未讀消息,表姐發信息來問我是不是真的,同事發了兩個恭喜讓請吃飯,大學室友說下個月要來這邊玩讓我作陪,還有兩三個一直被屏蔽的群也出現了@我的消息。
一邊查看消息,一邊還聽著我媽念叨,你姨媽、小舅和姑媽都打電話來了,怪我我這么好的消息都不告訴他們,說了一大堆,我也沒聽清后面的是什么。
在手機上一一回復了消息,大多都是“謝謝”“一定”“改天約”的字眼,不是我高冷,而是今晚超過三分之二給我留言的人平時都是說不上幾句話的。
比如表姐,自從她相親成功,嫁給了一個家里有三個鋪面,三套房子但海拔明顯低于他且剛過30就有英國王室遺傳禿的表姐夫以后,生活的重心就是買買買、曬曬曬,我說要去東南亞窮游,她說不如買個Gucci的包,我在朋友圈分享看了某本書的感受,她給我評論裝逼,這兩年我們見面的機會一只手就數的過來。
還有讓請吃飯的同事,前天還在老大面前說我的方案提交不及時,耽誤了項目進度,而事實是她因為約會推遲了給我資料的緣故,上次在茶水間故意壓低聲音說我包包和衣服不搭的也是她。
要讓我作陪的室友就更搞笑了,畢業第二年結婚,在QQ上通知我,我老老實實的買了動車票去到婚禮現場也送了禮,結果她在補妝的時候給隔壁寢室送的更多的女生說我應該把往返路費一起給她做份子錢,跑這么遠一趟吃飯也挺不容易,氣得從化妝間路過的我當時就想沖進去質問,卻被室長攔下了,所以我儀式都沒參加就去火車站等著回家了,這兩年也是零交流。
而今晚,在我做了這么一個不經大腦的舉動后,這群人就像沉靜已久的魚塘突然被扔下一枚炮彈,在我的微信上炸開了。
突然我就理解我媽剛剛對我的咆哮了,要知道,姨媽上次去臺灣旅行回來,給大舅媽、小舅媽都帶了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唯獨我媽收到的是一罐牛軋糖,理由是我媽不化妝但愛吃甜。當時我就在想,我媽不是血糖偏高么。
思緒有點混亂,突然又想起我爸做生意被人騙掉家里幾乎全部積蓄的時候,姑媽冷冷的甩下一句:“你得了房子所以你要管媽”轉身就走的樣子,留下我爸和奶奶兩母子在身后默默流淚。
還有一次,很多年前在大舅家吃完飯,他切了一盤水果給來的小孩,給每個孩子都發了一把叉子,唯獨到我的時候,說沒有叉子了,你就用手吧,當時年紀還小的我不知怎么地就漲紅了臉,一個水果也沒吃,拉著我媽衣角問,什么時候回家啊。
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從回憶里拉回,來電顯示是前男友,猶豫了兩秒接起來,電話那頭傳來他殷勤的問候:“最近在忙什么啊?”想到他那張諂媚的臉,我就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當初怎么地就被他那副皮囊吸引了。
學生時代一段感情的開始總是比較容易,無非就是兩個人走得近了點,話多聊了些,然后就在一起了,因為這個時候的戀愛,成本很低。
等到畢業以后,找工作,租房子,各種生活的瑣事接踵而至,慢慢地,人性自私的那一面就露出來了,從起先為了柴米油鹽的爭吵到后來談婚論嫁的分歧,直到他提出雙方父母要各出一半首付,被我否決了,理由有二,一,我媽身體不好,只有老爸一個人工作,他們拿不出那么多錢,二,我們還年輕,不希望因為房貸就錯過了其他的機會,在我們自己能負擔首付和房貸前,我不介意租房子住。
隔了幾天,他找我談了,說家里一直希望他在這個城市安家,沒有房子他不踏實,忘了說,他老家在小鎮上,獨子,有一些媽寶男的潛質,后來聽說親戚又介紹了本地的姑娘,兩人還是因為房子的問題沒有談好,對方名下有房子,他提出要加自己名字,理由是他可以幫忙還房貸,結果被女方父母冠上倒插門的帽子,自尊作祟,分開了。
假意寒暄了幾句,話題還是扯到房子上,他悵然若失的說,沒想到你們家老房子還有今天,又悻悻然的感慨,自己工資還是沒能趕上這個城市房價上漲的速度,我支支吾吾應了幾句,說自己要洗澡休息了,才掛掉他的電話。
就在電話掛掉時,微信的提示音立馬又響了幾聲,我已經懶得去關注是誰了,換下跑步后汗涔涔的衣服,去洗了澡,躺在床上,翻開微信,把一個一個紅點刪掉,然后關機,睡覺。
夢里面,有個人盯著我說:“你怎么睡在大街上,你的房子呢?”驚醒,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