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聽力受損有三大表現:高頻受損、敏感度提高和聽力下降。
敏感度提高:我們耳朵的敏感度的提高,會使得聲音有些變化,很難受的,還會出現重震、耳鳴、耳堵、頭昏等癥狀,像那些克服人員就有這樣的問題。
高頻受損:由于音樂有很多電子音都是高頻音,因此戴耳機最常導致高頻受損。不過,這種聽力損傷往往不容易察覺。由于耳朵能夠聽到的聲音在150-8000hz,而人的音頻僅在250-2000hz,所以即使高頻受損,對語言交流的影響也不大。
不過,高頻受損還可能表現為容易頭暈、頭昏、頭脹等。長期戴耳機而又有上述癥狀,則很可能聽力已經受損了。
聽力下降:聽力下降意味著需要提高音量才能聽到聲音。不過,聲音的感受是比較主觀的。除了與耳朵本身的結構有關,還與環境、集中力相關。在噪聲大的環境,即使開很大的音量也不容易聽到(不一定是聽力受損了,但長期這么做會損傷聽力)。因此,一旦感覺到聽力下降,最好及時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Tips:耳機正確使用方法
1、注意音量和使用時間
出現頭昏、耳鳴、耳堵,或者每天佩戴耳機超過3-4小時的,都是聽力易受損的高危人群。專家建議,戴耳機的聲音最好不要超過播放器最高音量的2/3,每次聽30-40分鐘后,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耳機的音量盡量與正常人說話的聲音接近,以50-60分貝為佳,勿超過85分貝;
成人每天戴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3-4小時,未成年人每天不超過1-2小時,并且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鐘后,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頭戴式耳機優于入耳式耳機,長期使用建議選前者
需要長期戴耳機的人群,建議選擇頭戴式耳機。入耳式耳機的聲音接觸面積小,對耳蝸內部的壓強較大;頭戴式耳機的接觸面積大,壓強較小,對耳蝸纖毛細胞的刺激相對較小,更加安全。
另外,接收聲音除了通過空氣傳導途徑之外,還可以通過顱骨傳導。特別是學生在做聽力練習時,聽得累了可以將頭戴式耳機戴在頭骨上,同樣可以聽到聲音,而且減少了對耳蝸的刺激。
3、使用耳機的環境也很重要
我們在嘈雜的街道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輕人,邊走邊聽,或坐車時聽,甚至騎車時也在聽,其實,在安靜的環境中使用耳機對耳朵的損傷最少,其次在睡覺前,稍聽一會也可以減少損傷,而在嘈雜的地鐵上或者坐車時使用耳機對耳朵的損傷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