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篇〉讀后感》


金文誠《〈勸學篇〉讀后感》

福澤諭吉和張之洞的《勸學篇》,是同一天到的。2017年8月2日。

兩書交叉閱讀,昨天讀完福澤諭吉,今天讀完張之洞。

邊讀邊流淚。

認真說起來,跟著師父學習已滿三年。

三年前的我,不能回答"‘四書五經’都是哪四書?哪五經?"的問題。三年后,《四書》章句完成其三,《孟子》亦已過半。

西學,前天完成第三遍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學習,還會有第四第五、六次,因為時間限制,不能采用《學習筆記》形式,殊為憾事。

除了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斯賓格勒、塔爾德、波茲曼、麥克盧漢、索緒爾等不斷加入閱讀行列,一人鉤出另一人,一書鉤出另外的數書,鉤鉤連連,近一年半,西學的閱讀量明顯增多。

中學,除了湯用彤先生三著作以外,劉邵《人物志》第三遍行將結束,王陽明《傳習錄》第一遍還須約70天完成,《莊子》為睡前章句讀書法。

以上這些加在一起,不及兩本《勸學篇》啟蒙開明之效。

學不能已,學必有師。耳畔響起師父的很多話,過去聽不懂,存在腦子里,現在跟著豁然明白,心有所悟。

學必先立志,其次要知提綱契領之法,則荀子、福澤諭吉、張之洞,三人三本《勸學篇》,必先讀。

金文誠《〈勸學篇〉讀后感》 2017年8月4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